【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连续几个阴雨天,气温越发冻冷。透过玻璃窗,看着零星缓慢的雨滴,以及远处斑驳的阴云,内心着实荡漾不起一丝涟漪,不自觉间,竟然想起了家乡的雨。
家乡最常被提及的雨,是“春水梅雨”。从正月到二月、三月,都有可能发生,有时一下就是十天半个月,连绵不绝。接连下雨天,到处湿哒哒的,烧柴火做饭的人家就发愁了,特别是灶台在室外的几乎都起不了火,只能跑去买点包子馒头油条。不过,这倒是让吃惯了稀饭的孩子们解了馋。
下雨天串门似乎少了些。每家都会放一块破布在门口走廊上,客人来的时候都会踩踩再进来。春节时下雨大家还能接受,刚好都放假在家不怎么影响干活。二三月播种插秧也是需要雨的,特别是三月的雨依然冷气逼人。老人们说“三月冷死播田夫”,提醒着少年人还得注意防雨保暖。
下雨天也是开荒种果的好时节。泥土软了,父母亲便带上斗笠、穿着雨衣,带上镰刀、锄头去山上开荒。菠萝、桃李、芭乐、荔枝、龙眼、杨梅,很多水果树在家乡都可以种植,甚至茶树也有种植。比较成规模的果树,早期是荔枝,现在是杨梅。待到杨梅季节,抬头一望皆是绿和点点的红。恰好家乡背山靠海,每次上山摘杨梅,我就不禁想起自己曾经领悟的诗句:“登山看海吃杨梅。”
杨梅季节也经常下雨。那是五六月的时候,下雨是一阵一阵的。可能上午还天清气朗,下午就来一阵雨,不冷、但让人烦。杨梅熟的时候,烈日下要采摘,下雨天也要采摘,不然就都掉地上了,尤其是时晴时雨反复交替,掉得更快。每次看冒雨采摘杨梅的父母,我就想起《养蚕人》,农家惜时节,采梅多苦辛。
七八月的雨是最痛快的。七月是荔枝季,看荔枝是小伙伴们暑假的趣事。每人一把木制弹弓,在果园内、果园间的小路往返,随地都有小石头可以捡起来发射。下雨时就呆在山上的木制房子里看荔枝,看雨劈里啪啦地下,打着树叶、打着荔枝,再大点就是白茫茫一片,看不见公路和绿树,只有眼前周边的荔枝,在雨水的冲洗中越发青翠抖擞。
雨后的空气也是特别清新。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在家招待,我自告奋勇到山上提荔枝。下雨过后,赤着脚在泥路上奔跑,筛选着没有水坑的地方跳跃,觉得自己跑的特快,在新一轮阵雨没下前就跑了来回,特有成就感。
雨水贵如油。每次下雨,母亲都会拿出锅桶瓢盆放到屋檐下接水。雨点洒在屋顶红瓦上,溅起薄薄的雾气,顺着屋檐的沟渠落到桶里、盆里和走廊前的砖板上,形成了明显的凹痕。
最让人担心的就是突然下雨。正晒着稻谷、花生呢,突然乌云密布,家家户户都赶忙起来收稻谷收花生。手忙脚乱,到处喊人。收得快的邻居也会互相帮忙,常常收完后就倾盆大雨。屋外是雨水拍打着地板,屋内是袋子里框子里还热热的稻谷花生。互相笑笑,终于可以放松一下。
盐场也怕突然下雨。每次看到天要下雨,父亲就赶紧冲去盐场收盐、抢盐。实实在在的风里来雨里去,别人是往家里赶,他是往场里干。有一次回家时还在转弯处与人相撞受了伤。
最喜欢下雨天时,父亲做谜语给我们猜,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春雨连绵妻独宿”,猜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