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一篇创意是什么(一) - 简书)
灵感的仓库
创意的产生需要灵感,创意的执行也同样需要灵感,如果没有灵感,创作者不知道如何为自己出题,故而无从寻得创意。
许多著名艺术家,尤其是作家,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是神的旨意,自己只不过是个忠实的记录员罢了,下笔如有神,好像不需要经过自己的思维就写出了作品。其实是他们在创作完成作品后,对自己成就之大感到特别吃惊,不敢相信自己能写出如此作品,于是认为是神附其身而成。
难怪很多艺术家都行为怪异,还吸毒成瘾,可能他们正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获得灵感,因而寄希望能通过各种途径的尝试来重新获得灵感。所以才思枯竭的时候,也往往就是他们生命凋零之时。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此,人生就是各种体验,换一种活法儿,转换一下思路,别总是在一个死胡同里钻不出来。
这里,赖先生又给了创意一个新的解释:创意就是看到新的可能性,再将这些可能性组合成作品(组合的过程也需要看到新的可能性)的过程。而灵感就是“看到”可能性的那一刹那,小到一个不相关事物之间的连接,大到看到庞大完整的作品,连组合和细节都一体成型。
那么灵感到底怎么该获取呢?
其实就是心中有题,但不用急于一时去解题,而是让这个题目进入潜意识,让它在那里静静的发酵,潜意识就会留意主题相关的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在后台默默的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拼图。某一天,最后一个拼板被找到了,大脑也就为这个主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拼图,一个灵感因此诞生了。
赖先生举了他的作品之一《梦中之梦》为例,说明他的灵感是如何产生的。
创意人的一个习惯,就是经常会把生活中看到的任何东西延伸、联接到别的东西或者别的方向上去,这本身并不是创意,而是产生创意的一种工具,一个游戏,关键词是---如果。
赖先生当时一边看着城堡中的男主人画像,一边问自己:如果画中的这个男主人,不是法国驻意大使,而是法国驻中国大使,那么会怎样? 游戏继续进行下去:如果他在中国爱上了一位中国女人,并把她带回这个城堡,而这位女士正在我现在站的位置观赏日落,会有什么感想?游戏继续进行下去,如果这个女人还活着,如果我遇到了她,她会对我说什么?。。。。
从脑神经学的角度来看,其实在想的过程中,这个记忆已经形成了特定的神经回路,只需要特定的钩子把它从记忆的大海里勾出来罢了。诸多的生活中发生的给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段在大脑的某处沉淀了下来,慢慢发酵,就等着最后那一串钩子把它们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灵感。于是,许多原本完全无关的甚至发生在不同时空事情全部串联到了一起,一下子全部就位,相互呼应,彼此关联,最重要的是,这些事情都不是突然空降的,是内心潜意识中留存的无解。这就是人类大脑的神奇之处。 。。
回想自己的各种灵感,其实都是一刹那之间的想法,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突然一切疑问都有了解答。。。其实就是读书、思考和经历多了,有些问题一时得不到解答,于是暂时的被隐藏在大脑的潜意识中,而突然有一天找到了最后一块拼板,然后就刹那顿悟了。那种感觉是酣畅淋漓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喜悦之情,比心流更让人感到愉悦。
宫崎骏大师曾说过:他电影中所有的奇幻人物都取材于他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人物。换句话说,这些素材早就存在于他的大脑中,随时可以被程序调出来,融合到不同的构想和故事中去。
心就是我们创意的来源,我们热爱生活,记录生活,体验生活,那么生活中出现的人,事,物等等,就都可以成为我们创意的素材来源。它们终将会在某一天的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以出乎意料的形式串联在一起,从我们大脑的潜意识中跳出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