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35岁人~
在职的公司是互联网广告行业,公司里都是小年轻,最小的据说是98年的,35岁+的人在公司只有三个人:总经理和两位副总。都是在互联网行业里干了十多年的“老司机”,成为高管也不意外。PS:我也是“老司机”中一员。
所以纵然之前很多自媒体在热议“中年危机”,而我们在公司找个环境里,遇到35岁+的机会几乎为零。转折点在今年3月份,在外部,遇到和听到几个35岁+的经历,每个人都是一个小故事,今天,讲三个故事给你听:
第一个故事:
H是同学的朋友,两个孩子的妈妈,坐标在三四线小城中有自营的店铺,算是夫妻店,生意不温不火,日常顾家是没问题的。她托同学来找我想进公司做销售,同学说我知道你们那儿都是小年轻,可拗不过朋友就想挑战一下自己。看了一下H 的简历,之前工作有做过话务,银行的大堂经理,每份工作做的时间都是一年多,之后生俩孩子,每个孩子都又耽误2年左右的时间,二胎宝宝生完后,就在家里的店铺帮忙。
我了解H的情况后,和她讲了3点需要她考虑清楚:一是和家里商量好带孩子和辅导作业的事情,销售工作很辛苦,会占用她精力;二是一定要考虑到年龄的落差,心里得有准备;三是电话销售开始做被拒率很高,如果想做好需要时间的积累。H说她都考虑好了,目标就是挑战自己没做过的事儿,出来赚钱,没那么多小年轻的思想问题。
入职后培训第三天给我说两天的课程听的云里雾里,天天下班后看笔记学习,现在好像入门了。开始实操练习后,又给我说打电话一律都被拒绝,很崩溃。要下部门工作时,她发来微信说非常抱歉,家里孩子没人管,爷爷奶奶辅导不了功课所以没法继续工作。
之后,她的朋友圈里,经常看到的就是微商卖着不知名的洗化用品。偶尔联系,她说:现在拖家带口的,想干点什么都迈不开步子。
每一个人在对应的阶段,都应该在完成该阶段的生涯角色任务,在探索期落下的课,在原本该是建立期去补,补课的成本和机会确实要高出很多。
第二个故事:
R,36岁,在体制内工作,有一上小学的娃。她在做生涯咨询前的不久,参加单位里的述职报告中,被一位88年的小姑娘打败了,以前,她们的晋升述职报告是论资排辈,走个过场;现在,整个机构提升效能,提拔年轻人才,对方的行业洞见、表达能力、影响力要比她强得多,领导自然提拔后者。
她受到此次晋升失败的刺激,居然想从后台职能部门转去前台做销售,且不说后台到前台的转变对体力和精力的挑战,要知道她是一个讨厌跟陌生人沟通,且对下班时间有着刚性需求的职场妈妈!这就是典型受到外界影响,慌忙中做出错误职业决策的典型。好在在专业的生涯,她冷静下来,重新认知了职业规划的本质,才没有冲动做出错误的转型。
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盲目的比较以及行动的缺失,归根结底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的职业赛道和边界。
世界是变化的,如何在变化中让自己的生涯发展成功?生涯规划就是这样一套有计划的自我实现的方法论:“三点一线模型”,就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方向和目标;生涯决策平衡单帮助我们做出决策;职业CD模型,让我们知道怎么计划、执行。
认识世界--看见与理解真实的职业世界;
知道自己要什么--人生的每个阶段侧重点各不相同;
认识自己--凭什么,整合自己的能力与资源。
选哪个--选择与决策(生涯决策平衡单)
怎么干--达到自我实现的路径、计划、执行与策略。(职业CD模型)
第三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我在职业生涯管理师的同学Z,男,35岁,他为我们讲述了他职业经历的“成就事件”。
刚刚大学毕业的那一年,进入了首都某大学做辅导员,工作两年后,到了该考虑成家的年龄,当时2008年的北京房价,已是一个辅导员望尘莫及的价格了,而在这里想要提高薪资,就要当老师、写论文、评职称,以及最重要的论资排辈,这也是他最耗不起的地方,如果这么工作下去,他何年何月才能买上房子娶上妻呢。
于是Z就想怎么调回老家省会城市所在城市的大学,在那儿的环境更适合他。起心动念之后就开始留意机会,不久后他们学校调来一位领导,是从老家省会城市大学调过来的,领导刚进入这个学校,认识的人也不多,对环境也不熟悉,Z就在一次职工大会上找了机会认了老乡,接触的机会多了,就会聊到职业发展。他向领导说出自己想调回老家大学的想法。
大概又过了半年,一天,领导说他原就职的大学有一个新项目要做,是一个机会,让他好好准备。Z了解完项目资料后,发现里面涉及的搞一个和财务相关的线上平台,主要解决学校财务专业的学生接触不到公司账务的难题,用来练习财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他既不懂财务又不动线上平台怎么搞。怎么办?学呗!又用的大半年的时间,学习了计算机知识和考了财务相关的证书。到了竞聘的时候,由于他得到的消息早,各种硬件技能已经准备全了,还额外有首都大学在职的光环,很顺利的成功进入该大学。
而目前,除了在大学任教以外,当初学的在线平台搭建和学习财务的经历,让他有能力也有眼界,在工作之余,联合创始了在线培训平台,成为一名成功的斜杠中年。
当你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时,所有的资源都会来帮你--比如外调来的领导,我相信即使没有这个领导,Z也会发现别的机会来实现他的目标;而有时候,当你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时,也会有各种困难来阻碍你--比如不是财务和计算机出身的Z要做一个和财务相关的在线平台,而这些困难,就是用来考验你--那个目标到底是不是你的真爱。
讲完了三个故事,你会不会想自己的35岁,会是什么样子的?和谁一起,做着什么样的工作?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欢迎来交流你的想法。
ps:我是不是也记录下我的35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