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其实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红绿色盲的人眼中的世界和没有色盲的人眼中的世界差异很大,再比如失聪或者听力受损的人的世界和听力正常人的世界差异也很大。
即使听力正常或者视力正常的人眼中的世界也不会完全一样,正常本来就是一个范围,每个人的听力和视力都不会完全一样,再加上每个人的听或者看的信息都要输入大脑进行处理,每个人的大脑神经元连接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听力和视力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对同样一个场景的解读也不会完全一样。
举个常见的例子,一对情侣走在街上迎面碰到一位美女,男的可能更关注美女的身材样貌,女的可能更关注美女的穿衣打扮。同样一个美女,两个人看到的一定不是一模一样的。
可以想象,婴儿眼中的世界和大人眼中的世界的差异那就更大了。
想知道婴儿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么?本文或许可以帮到你。
02
我们先从婴儿对周边世界物品的感知说起。
婴儿能够理解视野中各种元素之间关系的能力,比如理解一张桌子四条边和四个角的关系,对感知他们眼中世界中的物品是非常重要的。
对物品的知识不仅需要知道不同的部分如何匹配可以组成一个整体,还需要知道尺寸的一致性、物品的持续性、亮度和颜色等等。
a. 尺寸一致性
如果一个物品离我们越来越远,它在我们眼睛中的投射也会变小,然而物品的大小会保持一致。
就像我们在车站送人,看着火车离我们越来越远,虽然因为火车在我们眼睛中的投射越来越小,看上去火车是越来越小,但是我们知道火车的大小是不会变的。
这点婴儿也能做到,即使很小的婴儿就懂得尺寸一致性的道理。
b. 物品的持续性
对物品的感知除了尺寸一致性,大人还明白持续性,即使视线被部分挡住,我们也会把物品看做持续的和整体的。
比如一个人从中间挡住一张桌子,桌子直接看过去是两部分组成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桌子是整体的和连续的。
婴儿很快也能知道。研究发现即使1个月大的婴儿就明显可以感知部分阻挡的物品是一个整体。然而,新生儿还不能,意味着还是需要一些必要的经验才能做到。
c. 感知高度
随着婴儿可以自主移动,比如会爬或者会走,大人就要开始特别小心,因为一个很大的风险就是婴儿可能会从高处比如从床上摔下来。
为了搞明白婴儿对高度的感知,研究人员非常聪明的设计了“视觉悬崖”。“视觉悬崖”的表面是有机玻璃,整个是平的,但是从表面看上去一侧是实的,而另外一侧看上去非常深。
大部分大一些的婴儿会避免去深的一侧,到9或者10个月,这个避免反应会非常强烈。
不过还不会爬的2个月大的婴儿,反而会对深的一侧感兴趣,他们的心跳会变慢,说明他们还不害怕。到9个月大,如果直接把婴儿放在深的一侧,他们的心跳会加速,显示婴儿会害怕。
从感兴趣到害怕的转化发生在大概7个月大。这也是婴儿开始承担起自己活动责任的时间,这时候一般会爬或者尝试扶着东西自己走。
很多研究发现会爬和怕高两者的发育应该是有关系的,爬的越多的婴儿会越害怕“视觉悬崖”深的一侧,这也意味着婴儿自己的活动给他们带来了新的经验和理解。
03
我们对人和物品的经验实际上包含同时存在的不止一种感知模式。除了视觉的感知,婴儿还需要多感官的统合能力来充分探索这个世界。
比如,婴儿认识狗,最开始可能是从绘本上知道狗长什么样子,然后如果有机会真正接触到狗,除了视觉信息,还能感知到狗身上的味道,听到狗大声的喘气声和“汪汪”音,还能触摸感知身上的感觉。这就是多感官统合的经验。
类似这种多感官统合的经验如果够多,以后婴儿不需要看见狗,只要听到它们的叫声或者闻到它们的味道就知道是狗,就像我们大人现在基本上都能做到的一样。
婴儿天生就有一定的多感官统合能力,新生儿就可以把物品的声音和视觉联系起来,比如新生儿会转眼睛和头冲向声音,如果声音持续几秒钟。
嗅觉和视觉也可以做到,6天大的婴儿就会转头冲向妈妈的奶味。
另外,一种感官获取的信息可以传递给另一种感官,即使非常小的婴儿可以把从吮吸获取的信息传递给对同一个物品的视觉感知。
我们都知道婴儿特别喜欢听到人的声音和看到人的面孔,他们也很快就能匹配人的听觉和视觉信息。
比如4个月大的婴儿听到男人的声音会看男人更多,听到女人的声音也会看女人更多,即使对陌生人也可以做到。
除了可以分出男女,4个月大的婴儿还能基于年龄匹配,取决于他们听到的声音是像大人还是孩子来更关注大人或者孩子。
随着婴儿长大,通过不断探索,不同感官统合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题图授权基于:CC0协议
上篇文章:婴儿的5感发育,那些有趣的事
**End **
每天一篇科学育儿、父母自身成长相关文章,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