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这个名词时,感觉有点儿扯,既然叫沟通那就不存在暴力啊,难道还有暴力沟通的方式?是一边沟通一边暴力威胁吗?
看完了书才知道还真的有暴力沟通的方式,而且我们还经常使用这种方式与人沟通。那什么是暴力沟通吗?难道真的像电影中一边拿把枪指着你的头,一边说“给我跪下,唱国歌”吗?
什么是暴力沟通
生活中的暴力沟通可能没有电影里演的那样暴力,但类似这种沟通方式却很常见。
“你怎么这么懒啊!”
“你咋这么笨呢?”
“你看别人也是生了两个孩子的人,你俩身材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能不能学学人家,别人回到家就看书写作业,你呢,只知道玩手机打游戏”
“我在家里给你们当牛做马,快累死了,你们还不听话”
别人问路,你冷冰冰的回了一句:我对这边不熟。
“今天你写不好自己的名字就别想吃饭”
“你将来必须考上清华,北大,不然就……”
丈夫所在公司最近项目上线,加班很多,以至于每天都是十一二点才回家。结果回到家,妻子却瞪着眼睛说:“你还知道回来啊,天天这么晚回家,孩子也不管,说是加班,谁知道你去哪儿鬼混了!”。丈夫本来就很累了,结果回到家里却还要看这张拉长的脸,于是跟自己大吵一架,第二天天还没亮又去公司了。
除了跟最亲近的人使用暴力沟通外,即使在职场上,我们也会在不经意间使用上这种暴力沟通。
小王在工作烦闷时总喜欢在自己办公桌旁抽烟,同事小玲就坐在小王对面,小玲很不喜欢烟味,一闻到烟味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这天小王又在抽烟,小玲终于忍不住了,指责小王说:“你怎么又在抽烟呢?要抽去外面抽啊,全公司都能闻到你那烟味!你一个人毒害了一个办公室的人哎!””。小王反驳道:“我已经开了窗啊,为什么还要去外面抽啊?!”这样的对话,后果可想而知,搞得同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何必呢?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暴力沟通。
你看暴力沟通无处不在,它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还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这种沟通方式产生的后果会让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人,都非常的不幸福。
暴力沟通形成的原因
要避免这种不解决问题的暴力沟通,先得认识到暴力沟通的成因。有四个原因,让日常的沟通演变成暴力沟通: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道德评判很好理解,就是给人或给自己评价性语言,或者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人身上。比如:“你很懒惰啊”,“你好幼稚啊”,“我怎么这么蠢啊!”等等。这种评价性语言常常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事实所做的简单总结,它往往与事实不符。我们与人沟通时,往往容易直接给出对某人的评价,或是我对这件事的意见,而不是说事实,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进行比较也好理解,就是我们常说的攀比心,拿自己和别人比,如果经常觉得自己和谁都难以交流的话,那就要试着反省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因为,你总是喜欢拿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
回避责任就像刚才那个妻子埋怨丈夫回来晚的例子一样,这个妈妈本来也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心和对孩子的爱才去做这些事的。但是一旦把表达方式换成“不得不做”的时候,她就不自觉地忽略掉了自己原本的出发点,仿佛照顾的不是自己的孩子,打扫的不是自己的家一样。
强人所难就更好理解了,就是不考虑对方的能力范围,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这种暴力沟通常常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我们会用强硬的语气要求孩子做一些超出他能力范围的事儿。比如说,孩子明明一直成绩就不太好,在班里排名倒数,平时大部分学科能考及格就不错了。可父母为了自己的面子一类的原因,就和孩子说,你将来必须考上清华或者北大!父母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这显然也是一种暴力。
非暴力沟通的方式
要打破暴力沟通的魔咒要怎么做呢?
书中给出了一个套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就是要把事实和评价分开,把事实和意见分开。比如你看到爱人又在淘宝上买了很多东西,也许你会说:“你太浪费钱了”,这就是一种评价,对方肯定不会接受这样的评价,会反驳说:“我哪里浪费钱了,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啊”。如果我们把观察和评价分开,就会这样说:“我看到你又买了很多的东西,我觉得你太浪费钱了。”,这样的方式是不是更好呢?
感受就是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想法。比如觉得不公平就是一种想法,而委屈就是一种感受,是把自己的内心暴露给对方,当然这种暴露通常是给最亲近的人。当然这种表达感受的方式要避免“都是你的错”的思维误区,如果去强调是你的行为导致了我的感受,那就陷入“都是你的错”了。在表达感受时,后面需要加个“因为”,这个“因为”需要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比方说:“你没在房产证上写我的名字,我很失望,因为我很想和你有更紧密的联系。”或者说:“因为我很想减少婚后可能的矛盾和猜忌。”
需要和请求提需要和请求时,并不是用命令的方式,也不是以批评的方式提自己的需求,而是直接了当的给对方说自己的需求。比如:“我很累了,能不能帮帮我”,而不能带有指责的意味说:“我很累了,你就不能帮我一下吗?”。当你这样说时,其实你已经把对方置于无法给你帮助的位置上了,你这样说的目的是测试对方的反应而不是你真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