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农历正月初六过罢传统的“小年”以后,黄原地区的各县城,顿时挤满了公社和农村来的基层干部。这些人胸前都挂着一张红油光纸条,上面印有“代表证”三字,各县每年这个时候召来四级干部会议,就像过节一样,也成了传统。
按照以前的套路,每年的“四干”会主要是总结去年的工作,安排今年的生产。全体大会上,领导讲话。
今年的“四干”会非同以往,除了往年的安排之外,又增加了一项新内容,就是在会议结束的时候,举行声势浩大的“夸富”活动。
于是,各县闻风而纷纷效仿。时代变了,既然各县都在搞,原西县当然也不能无动于衷,现在张有智成了一把手,就不得不去面对,这实际上是赞扬新政策里。
张有智把这件事交给了马国熊,这正中马国熊的口味,他最热心这些工作,当年接待中央高老的那次活动就是他负责的。
马国熊根据常委会的决定,早在元旦前后就召开了会议,要求各公社选“冒尖户”。标准是收入一万斤粮食或者五千元,至少有一名,除在“四干”会上披红花,每人还奖励一台缝纫机。
这件事难倒了石圪节公社的书记徐治功,他知道,按照要求,一个也选不出来,但是又没法交代,找不出来说明他没有把工作做好。
他把副手刘根民叫来,商量这事,两个人找来找去还是找不出来,徐治功突然想到了双水村的金富,刘根民说有人讲这个人钱来路不正,觉得不行。后来又想到了孙少安,刘根民说少安可能没有赚到那么多钱。徐治功和刘根民两个人一急,就去了双水村。
当他们在烧砖窑那里见到少安,说明来意以后,少安很惊讶,说自己没有那么多钱。
孙少安带着徐治功和刘根民到家里,徐治功立刻发明了一种“新式”算账法,他把少安的所有东西都折算了一下,但是还不够。这时候在一旁做饭的秀莲插嘴说:“把爸家的也算上就够了”,秀莲听说能奖励一台缝纫机,一心想当这个“冒尖户”。
徐治功一听很高兴,竟然也将孙玉厚的财产算到了少安名下。这下总算凑够了“标准”,他终于搜肠刮肚创造出一个“冒尖户”。
于是,过罢“小年”,孙少安去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冒尖户”们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被安排在县招待所,吃饭也在招待所的餐厅,很多人都很羡慕他们呢。
孙少安站在这个光荣的行列里,他知道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他有点心虚。
和少安同屋住的是柳岔公社的一个“冒尖户”胡永合,这个人是真的“冒尖”。他同少安交谈着自己的赚钱门路。
几天以来,少安被各种情况刺激着,同时心中也,腾起一种新的雄心壮志,他想应该放开手脚发展自己的事业。他想再买一台机器,多开几个砖窑,办真正的烧砖厂。
他发愁的是钱,只能贷款,他向徐治功和刘根民说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两个也表示支持。这两位主任也受到了很大刺激,下决心搞出几个真正的“冒尖户”。
四会的最后一天,原西县举行了隆重的表彰,这天县城体育场上挤满了人,很热闹,马国熊把这次活动办的轰轰烈烈,街道上一片无比新鲜的景致。
披红挂花的孙少安骑在马上,沉浸在一种幸福之中,他第一次感到了作为人的尊贵。
社会在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努力奋斗挣钱,实现生活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