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娘滩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渝东南深处,大家都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肩挑背磨是村民的生活常态。正如李绅所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土地,半点来不得弄虚作假;对于粮食,则有一种天然的敬畏。
穷山僻壤的山村里,住着母子一家两个人,虽说是每天早出晚归,忙完田间又到地头,可在当地财主的压迫下,粮食总是不够吃,钱财总是不够用,寅吃卯粮、青黄不接的现象每年都会发生。
好在儿子勤奋,听话,含辛茹苦从呱呱坠地的小孩,眼看就长成了个半大小伙子,做母亲的心里也有个盼头,可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耕耘中,母亲的背弯了、头白了、脸上的皱纹也多了。
这天清晨,下了一晚上的暴雨终于在早上不情愿地停了。小伙子起床后,挑着草架子(用金竹编织,一般用于挑草和牛粪)到山上去给牛割草,耕牛在农村,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自古以来即是如此,在那个时候,偷窃耕牛是属于犯罪,这个罪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也一直延续。
到了山前,小伙子眼前一亮,一丛茂密苍翠的青草映入了他的眼中,他把草架子放在边上,仿佛已经看到自家的耕牛在看到青草后垂涎欲滴的样子。
心想,“这么茂盛的青草,幸好没人发现,便宜我们家的大水牛了”,于是,小伙子小心翼翼地割着,生怕漏掉了一株、一丝,毕竟,牛儿吃饱了,才有力气帮我干活,母子两人才能吃饱饭,这么想着,小伙子割得更加认真了。
割完了那么一大丛青草,小伙子将散落在地上的青草把子装在草架子上,刚好一担,不多不少,小伙子挑着青草,乐呵呵地回家了。
来到牛圈前,那耕牛正如小伙子想象的一样,看得双眼自带绿光,眼睛都直了,小伙子放下肩上的重担,将刚割回来的青草取出一把喂到牛儿跟前,只见牛儿的大舌头一卷,那把青草就被咬掉一大口,随即掉落到了地上,牛儿低下头,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你个背时牛儿,看到青草,连主人都不要了,真是个欠打的命。”话虽这么说,小伙子却将这耕牛视为宝贝,外人是打不得、骂不得。而他自己也只是骂一下,几乎从不动用武力,这头牛也仿佛通灵性似的。
第二天一早,小伙子挑着草架子又到山里割草去了,只是这一次,小伙子更吃惊,昨天才割完的那一丛青草,不知什么时候又长得青葱茂密。小伙子跟昨天一样,放下草架子就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
这丛青草不多不少,又装了整整一担,小伙子乐呵呵地挑回家喂牛去了,一边走,一边哼一首自编的小曲儿。
清晨割完,次日一早又长出来,不知不觉过了一个月,小伙子也在这丛青草上割了一个月,牛儿吃了一个月的青草,长得膘肥体壮,干起活儿来,更有精气神了。
割完了牛草,小伙子又到地里干活去了,春播秋收,日子就这么过着,母子俩也好像不知疲惫,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小伙子正要出门,心想,既然这丛青草天天都有,何不将它移栽在家门口呢,这样也省得每天跑来跑去。
这么一想,放下肩上的草架子,返身又拿了一把锄头,径直朝着这丛青草走去。阳光射在他的脸上,温暖流进了他的心里。
走到青草边,没有了往日清脆的嫩草,只有一个草桩,小伙子心道,“奇了怪了,难道草蔸能通人性吗,知道我要来挖走,为了不浪费青草,直接留给我一丛草桩?”
“我想把你挖回家栽种,这样我每天割草也方便。”在草桩跟前,小伙子双手合十,虔诚地说道。
大约过了几分钟,小伙子动手开挖起来。因为心里有敬畏之心,小伙子弄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伤到了草根,从周围向中心,非常细致。
过不多久,在草丛的正中央底下,小伙子掏出了一颗珠子,拿在手上闪闪发光,心想,原来草叶青葱苍翠的奥妙就在这里。
看了足足有一刻钟,小伙子才依依不舍地揣进兜里,将草根放在草架子上,又是满满一担,回家种在了院坝边上,第二天一早,这丛草又长出了茂盛的青草来,圈里的牛儿继续享用美食的诱惑。
至于那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小伙子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回家就把它藏在了米缸里,然后战战兢兢地出门,生怕被别人知道后盗走。
晚上回家后,奇迹出现了,米缸里不知何时就长满了米,小伙子心道奇怪,把母亲叫过来,诉说了这一个月以来的奇遇,母亲一听有这么神奇的功能,将其拿在手里,摸了又摸,亲了又亲,不忍放手。
“要不今晚把珠子放进油罐里嘛。”母亲端着空落落的油罐,跟小伙子商量道。
“要得,就按照你的意思来。”小伙子回应道。夜深了,母子俩劳作一天,各自睡去,脸上不知不觉间蕴藏了一丝满足和喜悦。
次日清晨,果真如母子俩所料,油罐里也装满了一坛香喷喷的猪油。
有感于这颗珠子的神奇功能,母子俩再也不用挨饿了,珠子也在家各个物件器皿里轮流睡了一觉,小伙子原本贫穷的家,这下赚得盆满钵满。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小伙子一家的奇遇,被不怀好意的财主知道了,便带着一帮家丁来到小伙子家,准备偷窃,盗窃不成就准备明抢。提前知晓此事的小伙子立马奔小路回家,准备藏起来,可说时迟那时快,小伙子带上珠子准备出门的时候,就被财主和家丁堵在了家里。
一方明要,一方却不给,僵持之下,财主使唤家丁们打砸小伙子原本破败的家,不一会,米坛子、油罐子就被砸得稀巴烂,小伙子气得把财主的八辈祖宗都骂了个遍。
眼看珠子要落入财主之手,小伙子情急之下,一张口将珠子塞进口中,再原地跳跃两下,珠子顺势进入了小伙子的胃里。财主和家丁们显然未料到这个突发情况,气得将小伙子暴打了一顿,见吐不出来,只好一走了之。
母亲赶回来时,财主和家丁们已经走了,看着破败的家,不禁放声大哭,可吞下珠子的小伙子,肚中似火烧,连呼口渴。起初,小伙子来到自家的水缸前,拿起瓢舀水就往嘴里倒,一缸水喝完,还是渴得要命。
母亲见他难受,让他在家等,她去水井里给他挑水喝,一挑、两挑,直把母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放下担子,喘气连连。母亲心想,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一直挑下去得把她累死,得想个办法才行。
“幺儿,为娘已经累得不行了,你若真是一条龙,就个人到河里去喝嘛,河里的水要多些,我个是耐不活了。”母亲含泪说道。
渴得不行的小伙子正肚中似火烧,听了母亲的建议,小伙子便向河边走去。待小伙子快要抵达河边时,一时间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河水暴涨。
小伙子因为口渴得不行,顾不上眼前的凶险,他只想借机把水喝足。随着浪涛翻滚,小伙子逐渐蜕变成了一条龙,有头有尾,还长出了两只脚。刹那间,江水涌动,小伙子猛吸一口,只见江水水位顿时降低了许多,待他喝够了水,就真成了一条龙。
回头看着自己的样子,他惊呆了,这才知道,这颗神奇的珠子有如此能量。
小伙子的母亲,正在家歇息,突然大晴天电闪雷鸣,把她吓了一跳,往小伙子方向看,只见江水暴涨,暗道危险,一路紧赶慢赶进行阻止,可当她赶到河边时,哪里还有儿子,明明就是一条龙嘛。
伤心的她亲眼看到自己的儿子变成了一条龙,说不出是高兴还是悲伤,但脸上的泪水却跟水流一样,从未断过。
“小龙”看着自己的母亲,不停地流着眼泪,他想喊,却觉得声带受阻,半点喊不出声音,可他的体内犹如烈火在燃烧一样,逼迫着他向深水处游去。
“小龙”离开时,一步三回头,他的母亲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忍受着暴雨和狂风,有感于母亲培育自己的辛苦和劳累,他回头时,其龙尾巴在山间一扫,就开辟了一道良田,然后继续向前走。
再次回望深情难却的母亲时,其龙尾巴又一扫,扫出了一块良田。
就这样,“小龙”不停地往前走,龙尾巴不停地在山间来回扫动,一直扫出了21道“望娘滩”,也是“小龙”对于自己母亲最后的报答。
待第21道“望娘滩”扫过,映入眼帘的是阿蓬江,“小龙”深情回看自己的母亲后,说道,“这21道望娘滩土地肥沃,你种啥有啥,往后的日子不愁吃穿,待我走之后,娘看到这个望娘滩,就当是看见我吧。”说完便纵身一跃跳入阿蓬江,向西又去。
“不……”山谷间响起了母亲撕心裂肺的声音,痛失爱子的她呼天喊地,山河为之颤抖,好久缓不过气来。被闻讯赶来的邻居、村民强行带回家中安顿。
“望娘滩”也真如“小龙”所说的那样,年年丰收。母亲在劳作之余,常到“望娘滩”边上走一走,想着自己的孩儿,只是“小龙”离开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渐渐的,母亲也明白了,“小龙”现在已经不属于她一个人了,这么想着,她的内心也就慢慢释然啦。
而在“小龙”离去后,这地方向来风调雨顺、民生康泰、民风淳朴,村民们再也没有出现过饿殍遍野的情况。村民们感恩“小龙”的恩德,对其母亲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不敢有任何亏欠。
至于那个欺压百姓和“小龙”一家的财主,在“小龙”离开不久,就得了一场病死了,从此家道中落,曾经的财主后生也搬离原籍,沦为了普通村民。
只是,那个“望娘滩”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下来,村民们口耳相传、口传心授,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在小朋友们的耳边响起,小朋友们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
在梦里,他们梦见自己就变成了一条龙,奖勤罚懒,惩恶扬善。
【写在文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没有电视、没有书籍,更没有现在流行的包罗万象的电子产品。山里的世界,除了贫穷和黑暗,几乎一无所有。
白天,小朋友们是很快乐的,他们可以无拘无束放下书包,到阡陌纵横的田野里穿梭,在青草地里打滚,甚至骑在牛背上优哉游哉,或是爬上漫山遍野的树木,摘野果、掏鸟蛋、荡秋千,甚至是与一群同龄人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处处是欢愉的时光。
夜晚的山村,蛙声蝉鸣,玩累了的小朋友们,有些回家倒头就睡,有些人则缠着大人给他们讲故事,月光下的夜晚,干净澄澈。一杯茶、一条长凳,清喉润嗓,待大人们一开腔,那些久远的故事便穿过历史的烟云直抵我们的耳中、眼前,仿佛我们就是故事中的一份子。
而我,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中,从奶奶的口中获知了关于亲情和孝义的“望娘滩的故事”。
童年记忆中,要是哪家小孩不听话,大人们总是哄骗他们:“麻子来了,还拿了个麻布口袋装小孩”,或者是“野人婆来了,要把你捉去吃了”。每当大人们这么说,哭闹的小孩几乎都会止住哭泣,因为心里害怕。
然而,与“野人婆”这样的威胁恐吓相比,“望娘滩的故事”则显得沉重,让人每次听完都忍不住热泪盈眶,为自己,也为故事中的悲情主人公。
因为这个故事,展现了人性的温度,触动了我们的灵魂,让人读完不禁掩卷沉思,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