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钱钱》出版20周年珍藏纪念版出来时,书架上网络上几乎都是这一本书,我却似乎有点后知后觉,而且我也不明白,一本理财书,何以掀起如此热潮。
我对理财不太感兴趣,也不敢冒风险,对金钱也总是若即若离的态度,不想给孩子灌输太多的金钱观念。
可孩子,并不像我,似乎有点“见钱眼开”。
她很想赚钱,也总是数钱,总惦记她过年的压岁钱,存在我这儿多少,也会给自己记账,似乎生意头脑也比我好很多。
这个春天,她制作了一堆盲盒,在小区内摆了一摊,还真卖出去了几件,但所得不多。
她知道了赚钱的不易,也享受了买卖的快乐。她还想做更多的手工,去文化公园里卖,去赚更多的钱。
当然,我不会去打击她的积极性,但知道该做点什么了。
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畅销的那本书,便奔到新华书店去买。不曾想,若不是前台小姐姐,帮我努力搜寻,得了最后一本,竟已经全卖光了。
买回来的第一个晚上,便跟孩子一起开始阅读。然后花了两个晚上,我自己一气呵成读完。孩子才上一年级,还在慢吞吞认字和指读,但也有了一些她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个关于钱的童话故事,实际上借由孩子的口吻,启发大人们如何看待金钱,关于问题的解决,关于财富的积累,关于投资的观念,关于金融的本质。
出生于德国科隆的博多·费舍尔26岁时陷入个人经济危机,贸易公司债务缠身,在金融顾问的帮助下,他不到4年就完全摆脱了债务,仅靠利息就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在这本书中,他没有用专业术语,没有用数据模型,还是以一个12岁小女孩和一条拉布拉多犬之间的对话展开,对与金钱打交道的很多重要问题,作出了浅显易懂的解答。
这是国外的作者写的书,有些金钱法则,比如吉娅的原始积累,实际上在中国是不适用的。也许更多的人,在投资理财方面,会更受到启发,所以纪念版出来的时候,仍然会被抢售一空。
中国的孩子,不可能通过剪草坪、遛狗等方式去获得积累。中国的孩子,甚至连现金都很少接触了,似乎在他们看来,家长的手机里,就有一个源源不断的无底洞。
小时候,总是要磨很久,才能看到母亲,小心翼翼地从她兜里,拿出来一堆零钱,还要数上一阵以后,抽出其中面值比较小的,给我拿去买我想要的。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直接拒绝的。
现在的孩子,应该很少会见到如此的场景了。我们该如何引导他们?
于是我们一边阅读,一边探讨。而我自己也在思考,我想这本书,最大的启发,还是在于家长吧。
01 热爱并渴望金钱
渴望钱,喜欢钱,坦荡地赚钱。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要获得财富自由,首先就得相信自己可以赚到钱。宇宙的吸引法则,对金钱同样适用。
我们也要跟孩子,坦荡地谈钱。
我们往往在孩子熬着要买东西的时候,一句“好贵”、“就知道买买买”、“家里穷死了”就打发他们了,至少我经常是这样子的,但是我发现这样其实并没有太大用处。
我一边阅读,一边诚恳地跟孩子谈话:
“萌萌,你觉得赚钱难吗?”
“难呀,难死了。妈妈,你们赚钱难吗?”
“也难,花钱容易,赚钱难。”
“嗯,那我以后也要努力赚钱,我觉得有钱,可以买好多东西呀。”
“是啊,还可以去帮助很多人。”
在这样的谈话中,我们讨论了很多。我跟她分析了“卖了四块钱”,不等于“赚了四块钱”的道理,也就是买卖的成本、收入和利润。虽然孩子似懂非懂,但至少在她心中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当她在买东西的时候,也开始去关注价格,并给自己定下消费的上限。我觉得,孩子有时候,真的比我们强多了。
02 自信,有想法,敢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吉娅从一开始的胆小懦弱,总是说自己不行,然后勇敢迈出第一步,赚到第一桶金,我相信这样的故事,其实在孩子心里还是非常有触动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自信,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拥有什么,并且勇敢地付出行动。
其实人人都可以赚到钱,只是当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该如何突破困境,才是真正考验能力的时候。正如书中吉娅父母,遇到财务危机一样。
一边是管不住自己的物质欲望,希望住大房子,希望过好生活,但是一边却是捉襟见肘的收入,却是日益累积的债务,却发现离幸福生活越来越远,天天愁眉苦脸,不敢轻易动弹。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当父母的消费行为发生调整后,孩子也会跟着适应的。关键还是得有脱离困境的自信、放下欲望的行为和突破困境的能力。
03 把钱分成三部分,分别用于日常开销、梦想目标和养“鹅”账户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不赞成先生炒股票、投基金的。因为之前上过当、受过骗,我总认为钱待在账上,做固定存款,更为保险。
但是看着看着,当我逐渐从吉娅、金先生、特伦夫太太他们的对话与讨论中,真正读懂了通货膨胀、股票、基金的概念时,我放下了那份执念。
虽然中国的股票市场一直较为动荡,基金理财也一直不太稳固,但固定存款,也许真的只能用来对冲通货膨胀。
所以,还是得让他去玩他的“投资俱乐部”,我得相信他。
同时,我也让孩子,写下她的梦想目标,给她开通理财账户。原始积累,当然只能来自于她的压岁钱。
我没有尝试过去给孩子开独立账户,而且现在也没办法经常去营业厅办理存款和理财。
但是至少我可以做到,在手机网银里,单列出一笔钱,给她买下一笔理财,让她去感受这个账户的变化,在我的账户里,去养她的“鹅”。
最后权威儿童心理学家于尔根·齐默教授在后记中说道:
“消费社会如陀螺一般越转越快,要理性、节约地利用有限资源,过上、并教育孩子过上理智而朴素的生活。
享有更多的自由时间,重拾邻里生活的乐趣、真挚地表达情感,能够从事艺术性的工作或独立创业。
儿童具有掌控自我发展方向的可能性。成年人不应越俎代庖,而应理解、陪伴、帮助他们,应当尊重儿童的独立活动与创造活动。”
(无戒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