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聊聊畏难的,正值寒冬,最近也发现这样的心态无处不在,悄无声息地渗透在生活和工作的角角落落。但觉得新年快到了,定调还是积极些,就改成了不畏艰难。
我原先自认为自己是属于不畏艰难的一类人。小时候学习被动而吃力,但也体会过成绩因努力而爬升,深知逆水行舟之不易。工作后,成为了三无人员:没有背景,没有选择,没有退路。当时求知若渴,驱动力不是什么求知欲,而是求生欲。因为我我不能失业。由于职业上选择权不高,只能饥不择食,只要跟工作相关,啥都想学,从SEO到数据分析到产品设计到PPC到email marketing到了解技术学习编程,经常地铁上看书,走路听webmasterradio 或者search engine strategy的podcast,或是每天早晚跑个5km,背个单词,周六学js,周日学Java,平时工作用python,非要把自己的意志力消磨得精光。当时是咬牙坚持,现在回想起来是充实。前辈们说工作不能“自扫门前雪”,好,那我就啥雪都扫。同事也会开玩笑地说这是workaholic,其实我打心底里不爱工作,不爱学习,因为辛苦啊。只是久而久之,为了让自己提升,为了让自己找到好工作,就会发现爱工作也好,不爱也罢,你把全部时间都砸在里面,工作那时早就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如果有人问我兴趣爱好是什么,我会低下头,本来就很艰难地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怎会有钱有闲去养什么兴趣爱好呢。
再说一个事儿,很多之前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也是我挺不愿意提的自己的“黑历史”,毕竟有哪个女生愿意承认自己曾经是个160多斤的大胖子呢。我在两年前开始减肥,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减了超过三分之一的体重。减肥的方式就是跑步,节食。开始我也怕膝盖受伤,不敢跑,用什么椭圆机,后来发现没有一点效果,管不了那么多,于是开始跑,不管是刚过完年的寒冬,还是40度的酷暑,500米,800米,1km,2km,4km,6km,8km,10km,12km,15km。我写这个不是为了体现我牛X,而是通过减肥,我发现了一个道理。从小体育成绩就不好的我,读书时候800米测验都是4个同学拉着我完成的,我是一点也没运动细胞,但是跑步之后,甚至有人开始问我我是不是专业的长跑运动员。看着健身房跑步机上写着我的001的排名,满满的成就感。所以我明白了,世界上哪有什么适合不适合,擅长不擅长,都没有很认真地尝试过,很努力地付出过,怎么知道适不适合,擅不擅长。
当然,上面两个例子,似乎都是在写我是多么不畏艰难的,其实到今天,我仍然犯懒。比如学个东西,能用听的就不用看的,能看视频就不看文字,能不动手就不动手,实际上,我也知道,光听光看没什么效率,调动越多器官,学习效率越好。就像学英语不开口没用,学编程不敲代码也没用。
最后,总结下,要survive这个寒冬,必须不畏艰难。很多人说选择比努力重要,前提是我们有的选,但大多数情况是我们连选择权也没有,那就不要给自己设限,尽管努力就是。
以此文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