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工作必须要卓有成效。
——彼得.德鲁克
习惯在工作空间最显眼的位置放一本正在看或者待看的书,目的就是提醒自己少说话多看书,哪怕有一点点时间翻几页也好,开卷必有益。当前放的一本就是在书架放了好久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虽然还没看完,但是这本书一开始就让我的思维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因为开卷之始,它就让我的脑袋里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作为管理者,你怎样评估自己在团队里的价值?用德鲁克的话说就是,作为管理者,你的工作对于组织是否有效?
在我们没有成为管理者之前,我们是不是会经常听到有同事发牢骚,“某某经理一天到晚不知道在干什么,工作都是我们做了。”,可能我们自己也曾发过一样的牢骚。虽然,不同工作岗位的同事未必能完全掌握管理岗位,特别是上司的工作内容,但是这也恰好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管理者的工作成效很难被单独客观评估,所以其价值在组织中也就难于被团队普遍认可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反复去问了自己,已经不接手具体的生产任务了,那我对于团队究竟还有没有用?没了我的存在,团队的效益会受影响吗?
反复思考评估,我认为个人“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对于团队还是有价值的,虽然在团队里我并非单纯的管理者还兼有其他角色,原因主要有几个:
首先,其他角色的同事基本上只需要关注“把事情做对”,而确保团队“做对的事情”的职责在我,而后者往往更会决定一个团队的整体效益;
然后,规模不大的团队,与职能机构完善的大型企业或者组织不同,各个角色无法仅通过机制就可以高效运转,而我的存在弥补了这个问题;
最后,从我的工作职责有了“管理者”的因素开始,我就非常清楚自己应该服务于整个团队的成果,而不能仅仅关注完成所谓自己的工作,已经没有了“自己”,一个“没有自我”的管理者总是有作用的,至于是正作用还是反作用就不好评估了。🙈
虽然自觉有用,但是作为团队的管理者角色,我还是战战兢兢,不管我的同事有没有对我发过“无用的牢骚”,对于自身工作的成效性我还是存在忧虑的。
无论如何,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是一门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课程,我们还是从“管理好自己”出发,进而务求做到“管理好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