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下的热点话题,中小学生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中小学校园里心理健康教育却不容乐观,学生心理健康文体、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都有待改进和提高。
一、具体表现在:
1、学业压力大。学生厌学已经成为不少学校里老师十分无奈的现状。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经常表达不喜欢学习或者不愿意参与学习的情绪。经常找借口逃避学习任务,拖延完成作业,把更多时间花在娱乐活动、社交媒体或其他非学习相关的事情上。学业压力过大,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受到严厉的批评、惩罚或者羞辱等都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2、心理综合素质普遍差。现在校园里多数孩子抗挫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差、生活学习习惯差,随时可见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的大小极端事件,比如校园霸凌现象、学生自残现象。
3、性教育落后、性别意识模糊。由于师资问题,从幼儿园开始,教师队伍阴盛阳衰,家庭教育中母亲吃重,造就了不少男孩性格偏女性化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基本所有的学校都是从青春期教育开始浅尝辄止的性别教育,跟现实相比较很滞后。
4、缺乏对心理特异体质的教育渠道。学校教育不是医院,没有处方权,只能健康知识普及和初步筛查。比如多动症、失读症、阅读障碍、感统失调等现象,不是残疾儿童只是需要经过特殊训练的正常学生,在学校里往往因专业受限被定性为后进生和学困生。教育渠道从上至下缺规范,学校被动、老师受困,最痛苦的事孩子问题被错误贴签,没有关注到需求并给于帮助,痛苦一辈子。
二、大致归因如下:
1、当下城镇化建设以来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但是家长由于工作缘故,对孩子的监护和陪伴形同虚设,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科学的成长教养,没有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2、学校教育现状过分关注智育教育,教师考核评价欠客观、不全面,导致对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关注与引导有缺位,造成当下学生性格、意志教育落后。
3、缺乏重视和专业教师团队。目前中小学校园里心理健康教育属于边缘学科,从上至下重视度不够,具体表现在缺乏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课程开设只能普及而不能上升到研修。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由政教员担任,模糊了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范畴。兼职老师因为还有其他工作和课程,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不及时、研讨氛围几乎没有。冷门学科、兼职偏多,缺乏专业技能方面培训和提升,难以与时俱进适应现在的社会形式。
三、参考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预防和科学普及,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出了事才重视。
1、将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作为学校定岗定编的硬性规定,增设专职岗;加强学校课程开设落实检查考核,保证课时开足;同等条件下,参加心理辅导活动教师在评优评先,给予一定名额,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地位。
2、鼓励建立县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或研究中心,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心理教师业务素质。在交流更新方法,在学习中培训并提升专业化,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校园中有效落实。
3、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担任的心理健康辅导员,需要定期培训,初步掌握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组织团体活动的协调能力,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辅导与咨询的一些基础技能;能依据有关理论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去实施,有效开展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在实践中分析、解决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问题。
4、完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对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职评、考核、待遇等相关制度,形成科学系统化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及管理,让更多专业对口的师范类大学生进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5、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平台,优秀课例、视频等资料可云共享、云授课,有助于弥补并完善当下校内专职教师少、资源少的短板(尤其农村校)。同时可在平台上建立不同地区的联谊校、联盟校、互动校,让资源精准对接。
6、与家校共育相融合。向家长普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尤其是关于各学段、各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意志品质形成培养点,发挥家长多渠道畅通家校共育信息,分享一些科学的教养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对孩子成长多元关注点的聚焦,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