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幼儿园培训,给幼儿园老师讲解早期阅读的理念与方法。我采取了聊天、讨论、分组活动等方式,丰富的授课方式得到老师的喜爱,并使得老师们积极参与到其中,从而使培训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就是我的初心。
在分组活动中,我让每组老师选一个绘本,然后研讨绘本,并将这个绘本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上课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演示出来,目的就是看看大家对课程的理念与流程掌握的情况。
于是,每一组老师积极找教材、分组、研讨,然后一组一组的进行演示。在整个演示的过程,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势,都非常好的把课程的核心演示的淋漓尽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却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老师过于认真,过于着急,总怕孩子有不会,有不明白的,就不惜余力给孩子讲解、解释、说明。看到老师的这种表现,我真心想说,老师您如果在课堂上,多佛系一些,孩子们的发展会更好,那如何佛系?
第一:少一些肢体动作的提示,给孩子更多的思考。
绘本中有只小猫,老师问孩子们:小猫在干什么?这时老师怕孩子回答不上来,怕孩子看不到,于是所幸随着问这个问题,随着就做了一个睡觉的动作,这样,孩子马上就回答上来了,老师也高兴的笑了。但我们回过头来看,老师这种附有动作的提问,实际是不用孩子再去观察,再去思考,孩子就能回答,失去了教育的意义。这种现象在幼儿园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们佛系一点,不用那么着急夸张,就问问题好了,孩子自己会观察思考,静等孩子的回答。
第二:多给孩子一些等待,孩子就会多一些思考的时间。
绘本中,小女孩往锅里放了糖,放了草莓酱,又放了牛奶,老师问:小女孩到底想做什么?孩子们回答不知道,老师一看孩子们说不知道,那可着急了,开始给孩子各种讲解,各种告诉,一定要让孩子记住。其实,如果这时候老师佛系一点,不换不忙重复一下问题,再给孩子一些时间,孩子也许会想出来,即使真的还是想不出来,那就倒不如埋下伏笔,让孩子带着问题继续往下看,从而寻找发现答案,这样会更具有意义。
第三:少一些总结说明,孩子倒能自己悟出道理。
绘本中小女孩用糖罐舀了一勺糖,之后放回去。老师的问题是:刚才的糖罐哪去了?孩子们回答:放回去了。老师马上总结,是的,咱们用完的东西要从哪拿的放哪去,这样才能养成好习惯。一通的讲道理摆事实,恐怕这点没讲清楚。如果老师佛系一点,不及时讲道理,而是反问:干嘛放回去?也许孩子就会回答:用完了就放回去;或者不放回去太乱;或者从哪拿的东西要放回到那去。看看孩子的这些回答,不难看出孩子不但懂了这个道理,还有更多的诠释与应用,岂不比告知他更好。
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老师佛系一点,是给孩子更多的思考机遇,这样,孩子才会发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