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的收费规则主要体现在设定付费方和被补贴方的问题。一个平台如果要运营,必须要有利润来源,在商业环境下,这个利润的来源用一句很常见的话来说,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按照商业规则来说,一切由企业生产出来并提供给客户的任何形式的产品或服务都应该以某种方式收费,这是商业交易的基本准则。当然在今天这个“免费”模式深入人心的时代,单纯的直接对服务或产品收费将难以适应现在的时代现状。所以整个商业环境里就出现了各种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讨论热潮,力图通过各种更加合理,更加隐晦的方式引导用户为其享受的产品和服务买单。从这个角度来说,平台收费规则的问题,也就是平台的盈利布局的问题(或者说盈利模式的问题)
具体来说,付费方就是平台利润的来源方,用户支撑平台的运营和对其他方的补贴,很多平台在早期甚至利用自己的储备资金或者投资人的钱来支付平台的各项成本。当然就用户付费的具体情况来说,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被补贴方就是平台想要极力引进的用户群,这些用户群也是平台能否激发网络效应的关键。付费方和被补贴方并非是静止的,而是随着商业活动的深入发展不断变换身份的。那么付费方和被补贴方如何选择就变成了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平台成本和用户需求这两个大的方面来考察平台运营方如何选择收费规则。
从平台成本方面来看有两种选择方式:
其一是平台收费的便捷程度
平台在对平台某一方收费需要花费的精力越大,则越可能放弃对其收费,因为收费需要投入的成本可能超过费用本身。
举例来说:谷歌或者百度这样的平台,主要靠提供搜索引擎服务,但是每个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目的各不相同,搜索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用户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如果平台要对用户收费,那么就需要考虑到各种需求形态的定价标准,同时根据互联网用户的付费意愿来看,定价不能太高,所以基本上,搜索引擎公司基本都采用了谷歌那种广告收费的模式。
其二是用户增长的边际成本
用户数增长所需的成本越高,越应该对这类用户进行收费;用户数获取的边际成本越低,则越不应该收费,因为这样反而会赶走用户,因为往往获取用户成本越低的行业,那么竞争对手获取这类用户的成本也会很低,那么必然用户换平台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三种选择方式:
其一是用户之间的竞争关系
有些平台中虽然用户群体内部有很高的网络效应,但同样也有很强的竞争局面,这个比较常见的就是网络游戏或者社交游戏。这个游戏本身可以通过用户把自己的朋友拉进来而获得强势的用户增长效应,但是游戏中人人都想获得众人敬仰的社会本能也会让玩家不断想要达到更高的游戏地位。
其二是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
一般来说价格敏感度高的用户群一般作为平台的被补贴方,而价格敏感度低的用户群一般作为付费方。这个可以通过养老市场来考察,在一些面向老年服务的平台,最佳的付费策略都是让子女或养老机构付费,而不是让老人直接为自己享受到的服务买单。
当然从整个商业环境中来看,组织市场比消费者市场具备更低的价格敏感度,也更容易对产品付费,而消费者客户则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这一点尤其在社交领域;比如当我们使用QQ的时候,如果一开始腾讯公司就对个人用户进行收费,那么QQ用户也不可能像现在那么多,因为那样会把想要尝试的用户全部吓走,只有当用户群规模比较大之后,腾讯公司才能通过一些隐晦的补充性业务来进行收费,比如各种QQ会员服务。(因为各个平台会根据平台所处时期以及市场的具体情况来设置不同的盈利方式,所以我们主要还是讨论不同时期的情况)
其三是换平台的难度
用户越容易更换平台,那么平台为了留住这些用户,对其收费的可能性越低。举例来说,当年团购发展到“千团大战”的时候,大量团购平台为了圈用户,不断拉低自己的底线,甚至违背了团购需要多人下单才能完成交易的初衷,允许消费个人下单,同时,甚至推出一元团购的补贴措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在非常时期为了防止用户更换平台的补贴做法。
平台商业模式的发展源自于两个要素:一个是平台上各方的需求互补,一个是通过数据引导多元变现。我们需要基于这两个基本要素来进行盈利点布局,而不是单纯的依据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来收费。
就前者来看,举个这几年的例子:早期的滴滴打车在各家打车公司混战的时候,消费者作为被补贴方,甚至出现免费乘车的补贴情况;但是当各家打车平台逐步被兼并,市场逐渐稳定,面向打车用户的收费就开始逐步攀升,并且通过定位更加高端的专车市场和优质市场来提高用户的付费水平。
就后者来说,依然可以拿QQ来举例,最早的QQ收费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QQ会员,去广告等服务;后面随着腾讯公司的产品体系越来越多,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QQ的付费服务也开始逐步呈现一种更加多元化的模式,比如传统的跟QQ、游戏、生活相关的QQ会员,跟音乐相关的绿钻,跟QQ空间相关的黄钻等,还有付费音乐包,影视VIP等,最近又推出与联通公司关联的大王卡、天王卡,虽然这些卡更多的像是补贴服务,但是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极大的刺激了腾讯公司各类产品的活跃度,提高了各个付费服务的使用率。
最后要补充一点的是,广告绝不应该是未来互联网盈利布局的主要层面,相反,应该更加减少对广告盈利模式的使用。当然如果真要选择广告,那么就应该借助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能力,面向各个用户推荐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