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会做销售的人,就像一个对文字敏感度不够的人去写作,所写出来的东西是不经过思考和加工的,没有精心构思,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没有进行遣词造句,就那么直白地表述出来,甚至有点生硬,有点糙。
但是,正是这样的人,我有时反而会选择购买他的产品。原因有两点,第一,他的产品正中我的需求,我认可或喜欢他销售的东西;第二,这样的人,我觉得特别实诚,乐于与这样的人打交道。
前阵子,经某微信公众号的推荐,加了一个买一些原生态农产品的人,加后看了一下,说实话,有点大跌眼镜,因为,无论是个人形象还是拍摄手法或是销售模式,都跟她所卖的东西一样——原生态。
说得简单通俗一点,就是说,我觉得这个妹子非常的接地气,有一种憨厚老实的农民气质,淳朴善良,不擅包装。
我以为,经微信公众号去推广了,应该是自身包装做得很好了,没想到这次出乎我的意料。
反而觉得挺好的。进店,挑了几样喜欢的东西,买单,看怎么样,好的话,再回购。
回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跟各种销售人员打交道的频次实在是太高了。
今天,贷款的、办信用卡的、投资理财的、美容院的、健身房的、卖房的、卖车的、装修的、旅游的、英语培训的、各种教育的
……
再加上强势刷屏的微商还有恰到好处的软文推广,销售和营销是无时不刻地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的。
就我自己来说,我是一个购买欲很强且容易被营销的人,跟我打打感情牌,深度交谈一下,拿下那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比如,去买衣服,销售员会说,这件好适合你哦,显得你好瘦,把身材曲线完美地体现出来……好了,听着赞美的话,乐滋滋地就把衣服买了。回去穿没几次可能就不喜欢了,就压箱底了。
比如,在健身房,教练指导了一些基础动作,然后制作出一套方案,说可以帮我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一听,好,上万元的私教课说刷就刷。
比如,在美容院,往往会被灌输女人保养之上的观点,然后各种昂贵的套餐,都在向我招手,仿佛那就是能够将青春最大程度留住的良药。
……
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想,幸亏我还没孩子,如果有的话,那各种要孩子赢在起跑线的教育资源,可能花大价钱我也会扑通扑通跳下去。
这些,有错吗?
没有!我们赚钱就是为了消费的,而消费,就是为了获取我们需要或想要的东西或服务。
但是,在消费的时候,一定不要被销售人员牵着鼻子走。要多问问自己,这些,真的是自己需要的吗?真的是适合自己的吗?真的不会超过自己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范围内吗?消费力跟得上消费欲吗?
而不是一味的买买买,刷刷刷,囤积和堆压。到头来发现,已经偏离了原来自己真正想要的了。你只是要一个苹果,结果你买回了一棵树。
当正视这些问题之后,当明白和熟悉那些销售手段和套路之后,抗营销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依旧有很强的购买欲,但是能够拨开迷雾,直击需求和要点。所以,你不会做销售,但我还是会买你的东西,因为是我需要的东西,跟你打交道我很放心。你很会做销售,但是,我不会买你的东西,因为,那并不是我所想要的,或者,我并不认可你这个人。
什么情况下,做销售也可以做得很叼?
你的产品很牛逼,别人没有只有你这里有;
你有核心资源或绝对的价格优势,不愁没有客户;
你的专业技能过硬,同价下,能够提供更高级更周到的服务。
否则,请用最合适的方式去打动客户。这个方法没有唯一也没有绝对。
但我想说的是,其实每个人都是很聪明的,在这个很容易就能与别人产生链接的时代,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衡量、确认和判断,你可以以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心态,直截了当地提出来,不要拐弯抹角,打太极,有太多套路。真诚和高效率,才是你致胜的法宝。
在全文的最后,想要强调和呼吁的就是,多关心和帮助老人吧。
老人群体,在销售当中,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时常有出现老人被骗的新闻不是吗?
当下时代发展太快,缺乏引导和帮助的老人,没有学习和进步,甚至连陪伴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奢侈的,所以,他们会被轻易地情感营销,买下不该买的东西,陷入不该陷入的骗局,这些,不让我们警醒和痛心吗?
《奇葩说》里,马东说他的妈妈,一个人在家无聊,花了800多元在电视上购买了一个号称欧洲皇室的包包。刘楠说她的爸爸,买了一些不知名的保健品,只因对方是称谓他爸爸。
还有太多太多例子了,网上一搜一大把。
购物是享受也是权利,我们不能剥夺老人们的乐趣,老年人生活,选择性上本就比我们狭隘许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心入微地去教予他们辨别的能力。比如,买保健品时,注意要看什么标签,要怎么去看产品说明,不要买三无产品等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活到老学到老。
愿这世界,是一个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