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是中本聪在2008年底提出的一个点对点支付的数字货币,即:btc。
比特币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货币交易账本。
比特币运用的技术:P2P网络,加密算法,共识算法,分布式数据库。
加密算法是比特币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安全交易的基础。
共识算法保证了每笔交易的安全性,保证了比特币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认可运行于该网络中每个账户的数字资产。
p2p网络实现了网络中点对点交易的底层协议实现。
分布式数据库实现了比特币网络货币交易存储。
每个比特币账户都有一个私匙和账户地址。
账户地址相当于银行卡地址。
私匙相当于银行卡密码,用于交易的提现和支付。
比特币的发行总量是2100万。比特币的最小单位是聪,1比特币=1亿聪。
比特币产生只能通过挖矿来实现。
什么是挖矿?
先了解下工作量证明共识算法。
为了保证比特币网络的安全,不被黑客攻击,中本聪的共识算法,采用了工作量证明机制。
比特币网络的每一笔交易,都会包含在一个区块里,所有的区块连接在一起会形成一个区块链,每一个比特币客户端都会保存一份完整的区块链(非必须,但是矿工需要保存完整)。
区块如何产生?
区块是矿工通过计算比较难的数学问题(求解符合某个范围的哈希值)来实现,中本聪在比特币网络里设置每10分钟产生一个区块,区块大小是1MB字节,每个区块可以包含若干个交易,通过调节计算哈希函数的难度,来保证每十分钟产生一个区块,每一笔交易都要通过6个区块的确认才算交易成功,因此一笔交易的时间大概在1小时左右。矿工没产生一个区块并且得到全网的认证就会得到50个比特币,每四年减半,直到2100万个比特币挖完为止。除去挖矿奖励,每笔比特币交易还会产生交易费用,这些交易费用也是归矿工所有。
采用这种工作量证明机制就是为了达成分布式网络的共识,保证不会收到黑客的攻击。计算哈希值是一个比较消耗资源的工作,黑客要攻击比特币网络的话,需要花费比较大的成本,达到51%的全网算力才能伪造一个假的区块欺骗网络中的其他节点。
比特币钱包:准确的讲是一个可以进行支付,存储比特币的客户端。可以分为:全节点和轻节点两种钱包。
全节点需要同步完整的区块,目前完整的区块大小已经超过了200G的存储空间。
轻节点只需要同步每个区块的头部以及和当前账户相关的交易信息。
以太坊和智能合约。
以太坊的对应的数字货币:以太币(eth)
以太坊诞生于2014年,创始人Vitalik Buterin(V神)。
以太坊的基础技术和比特币相似,但是V神,将区块链上的记录的每一笔交易,也就是每一段数据,创造性的实现了可以执行的一段程序也就是叫做智能合约,通过在以太坊上编写智能合约,可以容易的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以太坊代币)进行ICO。也可以在以太坊上开发分布式的应用程序,例如以太猫。
这种应用程序没有中心化的存储,每个节点存储了应用所需要的数据,并且每个节点也都运行了应用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