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为了什么?
是的,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在与小美女同事交流之前,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很模糊,从来没有很认真地去想过,也从来没有过什么标准的答案。
“我们读书,不就是为了获取内心的力量么?”
瞬间,眼前豁然。
长久以来,或许是跟自己的职业有关,总是在引导学生读书,读书似乎就是为了获取知识,读课本,熟记课文,掌握字词,感悟情感,指引写作。在职业中,总还是喜欢带学生读书,读绘本,读童话,读小说,读散文,常常在一起读书中沉溺于情节,醉心于与学生有趣的交流,聆听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品阅他们读书后迸发的种种灵感文字,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可是,从来没有想过,读书,是为了什么?
“呶,最近在看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王荣生的《写作教学教什么》,阅读兴趣和职业如此一致,不知道算是无趣呢?还是幸运?”
“当然是幸运。”
同事的回答总是暖心暖意的。
闲暇时刻,常常驻足于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专业书籍旁。一开始,排斥那些所谓的大道理,太生涩,太枯燥。最爱看关于语文教学的案例实录,便在脑海中想象着各位教学大师们在讲台上指点江山的偶像形象,边为一节节或行云流水、或激荡胸怀的课而深深折服。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聚焦在“点”上的教学设计,已经无法支持教学中无数个为什么的答案,于是开始看教学理论书籍,很多问题在阅读中找到源头,找到根基,找到高屋建瓴的指引。可是真的从来没有去想,读书,是为了什么?
假期是读书的集中时期,小说、诗歌,是阅读的主要品类。第一次看职场小说,气愤不已,对家人说:这个人一辈子有什么意义?他什么实际的事情都没做,仅有的作秀几件事,也都是在为当官升阶做台阶!后来,跟着读书会听书,主要集中在工具类书籍上,《疯传》《思考快与慢》《清单革命》《匠人精神》等等的接触,让我明白,原来阅读不仅仅是文学,而写作,如王荣生教授所说的,也不仅仅是散文式的表情达意,更大一部分,是实用写作。可是,我真的没有认真地回答过自己: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
美女同事的话犹在眼前:“读书,不就是为了获取内心更多的力量么?”
真的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似乎再也找不到比这个更好的答案了。难怪,总是能在她的脸上看到那孩子们纯净的笑容;难怪,总是可以感觉得到在相处时温软如侬的舒服;难怪,总是可以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温不火、心中有数的态度。因为,爱读书的她,心中有种种力量,让她可以直面生活,从容处之。
“给我推荐一本有力量的书呗!”
“这本,很棒!”一幅图画从qq那边飞了过来。“很接地气,又很有意思。”
原来是一本被我认为心灵鸡汤类的书,没有涉足的范畴,也去试试吧!
感谢,给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