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进化之猴子时代之模仿【1】

  模仿,模仿,

  模拟效仿……

  模仿,是典型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词语。

  既要存在客观的行为,成为模仿对象。也要包含主观里的冲动,向着对象模仿学习。

  说起动物世界里的模仿大师,估计很多同学会想到小猴子。确实,可爱猴子跟我们人类还是很有渊源的。

  在曾经的原始蒙昧时期。人类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生息劳作。并与周围环境中无害的小动物,达成了一种互不侵扰的默契。

  小猴子,作为人类最初的邻居之一。自然也成为人类祖先熟悉的对象。

  人类祖先观察记录着它们。甚至,在冥冥之中,对这种与人类相似度极高的动物另眼相看。有意无意之中,把它们与人类联系在了一起。

  当然,最初小猴子的形象,和威武的人类一比,实在有些相形见绌。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目前已知,最早涉及猴子的诗句。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翻译成现代汉语:“不要教猴子爬树,像用泥来涂附。君子有美德,小人要来依附。”

  大意就是把小人比作猴子。小人来依附君子的行为如同猴子爬树,用泥巴涂抹墙面一般,是不用教的。

  即是说,如此自然而然的现象。比如猴子爬树,还用教吗?小人依附君子,还用教吗?自然而然就会这么去做。

  最初猴子的形象,虽与人类相关联。但几乎都是贬义。

  用来比喻愚笨之人不善辨别事实:

  比喻装扮的像人,实则虚有其表:

  比喻愚蠢无知行为,给人以警示。

  朝三暮四,沐猴而冠,猿猴取月。

  直到很久很久以后。人们忽然发现,猴子除了模仿的特长外,居然还能与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光荣精神相联系。于是,小猴子被推向了神坛。

  最为人熟知的角色,便是西游记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本领高强,敢于反抗,声名远播。

  归于体系,尽职尽责,降妖除魔。

  九九归一,终成正果,斗战胜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