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喜马拉雅有声电台文稿
每一个传奇都是从平凡中走出来的,没有平白而来的幸运,也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我们能够做的,只有不断地提升和积累。当所有的努力转换为真正的才华,一切都将会水到渠成。因为我相信这样的一句话:漫长的黑夜无法掩盖皓月之荧。
前段时间,吉林大学经济学教授李晓的一段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演讲,很火:
如果展开一幅世界经济地图,你会发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
如美国出口的是金融服务,日本出口的是制造业技术,中国人出口的是劳动力,欧洲人出口的是古老的贵族文明积淀下来的审美,几乎所有的奢侈品都来自欧洲。
李晓教授说:
“今天,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中国人的标准,基本上就是服饰与行为。
相对于其他亚洲人,中国人的服装搭配比如衣裤、鞋帽、鞋袜等的搭配基本是不合体的,远远一看便知道是中国人。在亚洲人里,韩国人喜欢穿着鲜艳,穿的素雅且搭配合理的多半是日本人。”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
在日本、韩国美学文化侵袭中国可以看得出来,在审美上,中国确实差了一大截。
而审美的差,直接体现在文化层面,甚至于国家核心竞争力层面。
论美学输出,日本有无印良品,有优衣库,都是输出日本美学服饰搭配;韩国有强大的娱乐产业链。而我们,的确有所缺。
我不想大谈特谈一个民族的审美力有多重要,我想说的是,审美力,对于一个人,同样至关重要,关于到这个人方方面面,生活、职场、外在形象。
美学家蒋勋说过一段话:“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
审美力,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审美是一种历史积淀,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连续性。
对个人而言,审美是一种品质和修养。一个审美能力低下的民族不仅素养、品格不高,道德水准也会有问题。
“每一次回家,我都感觉到无比温馨、温暖。他们告诉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对生活的审美与热情。”
林清玄先生说:“工匠把一把椅子做到无懈可击,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种出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可见生活品质并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
这就是生活态度,不将就,不凑合,即使贫穷,也要活得有姿色,即使深埋烟火气,也有有味道。有美的欣赏,才会有美的生活。
审美力本质,其实就是这句话,对自己有所要求。
不想穿得邋遢,不想变得油腻,不想把自己的生活过得麻木,不想让自己住的地方变成猪窝,于是,有了种种改变。
陈大咖说:“在一粥一饭中,读众生百态;于一汤一菜间,阅世情冷暖。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愿你沉浸世间,浸透烟火之后,依然一腔诗意,不负美好。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不断做物质加法——为家里添置冰箱,买回电视机,配齐洗衣机,再买辆车……从一无所有的状态到“全副武装”的过程,确实能给人幸福的感觉。但现在,物质空前丰富。
在一个万物俱备、什么都不缺的年代,占有物质很难再刺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获得长久的满足。”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做减法的时代。
减少你的占有欲,回归到朴素纯真的生活,不再依靠占有财富,获得幸福。正如日本美学作家山下英子所说:“用最少的物质,满足最大的需求。”
在这个时代,审美力,才会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学会去尊重别人,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学会对每一个场合给予相应的礼仪,你的用心,会令人舒服,会收获赞美和富足;
学会活得有态度,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要过得精致一点,再精致一点。
常常说,一个人的卧室,能看出这个人的人生。把自己家里打扫再干净一点,再有序一点。无论贫穷或者富有,一个干净整洁,令人舒畅的人,总是受欢迎的。
学会感知生命那些很短小的瞬间。多年以后,树下有风,桌上有茶,你会老去,我会掉牙,是生命力最感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