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误区及如何有效避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运用到归纳的方法,例如跟风行为。当一件商品流行时多数人都会去买,这就是归纳心理,确切地说是一种不完全归纳。部分商家就是利用人们经常用这种归纳方法来驱动自己的行为推销商品,例如明星代言、朋友圈熟人推销商品等,也出现了微信电商,公众号销售商品等。
不得不承认的是,不完全归纳方法仍是现实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为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可避免的要与各种人或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通过归纳其他人的行为(例如喜欢的明星,朋友,熟人)或其他物的属性(例如同类商品的价格与质量比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归纳通常分为不完全归纳和完全归纳,因为在生活中很难把一类事物全部拿来比较,所以不完全归纳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不完全归纳有着即使前提正确结论也不一定正确的固有局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完全归纳的应用还有很多误区。
我们经常根据身边的人或大多数人的行为去做是否购买某件商品的决定,或者根据某种渠道的评说去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这实际上是根据部分体现而做的简单归纳。毫无疑问,这种归纳所得到的结论有对有错。一件商品别人都说好但不一定适合自己,一款软件不能只看别人的评论与评分就决定要不要下载,一份工作的好坏要做许多方面的权衡,选择某样专业也要做许多思考。
逻辑学中归纳分为不完全归纳和完全归纳,这类似于抽查与普查的关系。无疑普查的说服力更高,但在现实中普查往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以及其他代价。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归纳并不是什么场合都适用,就像大多数人没有精力也不可能为了买一台电脑就把世界上所有电脑都比对一遍。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避免不完全归纳的误区呢?在逻辑学中不完全归纳又分为简单枚举归纳和科学归纳。简单枚举归纳类似于“许多人都说这件衣服漂亮,所以我想买下这件衣服”,而科学归纳则是“这件衣服色泽、尺寸、品味、价格各方面都很适合我,所以我认为我应该买下它”
显而易见,科学归纳更具有说服力。在逻辑学中,简单枚举归纳主要以经验为基础,一对事物的重复观察为方法来认识事物,其可靠性并不强。而科学归纳推理则是基于对事物与其属性之间的科学分析,显然科学归纳相比简单枚举归纳更为可靠。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科学分析所需事物的属性与自己需求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自己的需求要素,做出更为适当的推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