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司来的最早的两个人,另一个同事对每次他来的时候我已经坐在工位上迷惑不已,某天他忍不住问我:“你早上都几点起?”,我回答:“六点”。然后他说出了标题上的那句话:“六点?你怎么起的那么早?”。
其实原来的标题我写的是 “你有没有认真想过逃离舒适区?”,这个标题的来源是因为同事后面的话:“9 点上班我觉得 7 : 30 起就很舒服啊,再早了我就不想起了,觉得很难受。”。听到这句话我脑子里突然就出现了 “舒适区” 这个词,之后就有了原来的那个标题,但是我发现这个标题太大了,其实我在某些方面依然是呆在 “舒适区” 里没有出来,盲目的夸大不是我的本意,实事求是才是才是正确的思想路线。
虽然我把标题改掉了,但其实我今天的主题还是在围绕着 “舒适区” 这个词,来说说通过我自身有意识的改变有什么感受。
我理解的 “舒适区” 说白了就是在某个区域里,你呆在里面惬意的一批,不愿意挪窝,出了这个区域你会不自然的有恐惧感。其实我在上周末的文章里(聊聊工作一周之后的我之所感)写过我在来上海找工作之前和之后的心理状态,在离开家之前我感觉之后要走的每一步都是难如登天,但是让现在的我看来,之前我觉得一切难的事情,其实根本就没有给我带来一点儿困难,其实为什么会有之前的那些怕东怕西的想法,其实就是因为当时的我不想离开原本的 “舒适区”,习惯了爸妈的庇护,习惯了饭来张口,习惯了什么都不用自己思考,突然要一下子转变成什么都要指望着自己,我本能的产生了畏惧。
“舒适区” 呆惯了会成什么样子呢?我们现在能够想象到的最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温水里的那只青蛙,有人可能觉得 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也没什么不好,可是也不看看你现在处在的是一个什么时代,妥协就意味着可能被淘汰,再说了温水里的青蛙也不是谁想当就当的,人家还是个王子。
说的跑偏了,再拉回来。因为我来上海之前和之后的心态变化给我带来的感受,我开始尝试着在某些方面开始,让自己过得不是那么 “舒服”。在这里要说的一点是,当你要尝试改变的时候,最好循序渐进,给自己设的要求要合理,太简单的话会乏味,太难的话会受挫。下面我就把 “改变睡眠习惯” 这一方面给我带来的感受说一下。
我现在是早上 6 点钟起床,晚上 11 点多上床,然后差不多 12 点之前睡着,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比较痛苦,作为一个常年一两点睡觉的夜猫子来说,晚上 12 点根本就睡不着,睡觉这件事我控制不了,但是起床我可以,闹钟一响我就起,然后之前的几天确实困得要死,靠着咖啡和午睡强行续命,之后可能因为上班加上睡眠少的原因,晚上可以很快睡着。我这个其实上来改变的就比较大,每个人刚开始都有自己的睡眠时间,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最终要早起的时间,然后在一段时间内慢慢让自己适应,感谢我的老板没有在我哈欠连天的时候扣我工资。
早起的好处很多,我也正在慢慢的从中汲取,说一个最直观的好处:9 点上班,我一般可以 7 : 45 左右到公司,浏览一下消息,8 点开始看书,到 9 点可以有一个小时阅读的时间,在原来阅读的时间上又多了一个小时,每天多一个小时,坚持下去的积累我相信会是巨大的。
其实我相信,在很多时候你也朦朦胧胧的知道自己应该改变的什么,所以你才会在每次开学之前下定决心自己要怎么怎么样,在每次跨年的时候会在你的朋友圈写下你的新年计划,说要读多少本书,看多少电影,背多少单词,要改变这改变那,可是往往只有三分钟而已,其实你缺的是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看的见的目的地,你要想我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 “舒适区”?
比如我现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积累知识,能快点在工作中上手,能写出更有质量的公众号文章,当然还有保持身体的健康,虽然跑步对我来说简直是不可跨越的鸿沟,但是我可以在能走路的时候坚决走路。
想要改变的心 + 可见的目标 + 坚持,在我看来缺一不可,这就和我们知道的那三个哲学的永恒命题一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当一切慢慢成了习惯,你自然的会变成更好的自己。我正在这条路上开始起步,希望可以和你结伴同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