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给孩子做些学习音乐的准备,一直没找到比较系统的,适合新手爸妈的书,直到看到这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
全书文字明快流畅,图文并茂,读起来畅快的根本停不下来。开宗明义,作者郑又惠老师从学习音乐前的准备阶段谈起,直击要害,解答了家长心中的共性问题: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天分?培养音乐能力难么?学习音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以及想要达到的音乐成就等。在引导孩子学习前,家长要先树立正确的观念,这个是郑老师最想给家长说的话。
书中必看且适合反复看的章节是第二张暖身篇。
这里有很多打破惯性思维误区的观点。比如学习音乐并不等于学习乐器;比如“妈妈的歌声是最好听的音乐”,不是歌声优美才能唱歌给孩子听;比如爱听戏唱戏的姥姥带大的小朋友,随口就能唱豫剧,是无心插柳培养出音乐奇迹,这得益于不拘泥音乐的形式和场地,在家随手就能接触到音乐氛围。在孩子孕育到长大过程中,在陪伴孩子时,家长顺便唱唱给孩子听,孩子就能感受到音乐承载的情感,流入自己心里,这种潜移默化熏陶,对于提高孩子欣赏音乐的能力很有帮助。
在欣赏音乐时,作者给出了许多实操层面的建议,比如不必要求孩子安静的坐着,音量不要太大,尽量选择好的音源,反复听同样的音乐给孩子带来更多安全感。这里有一个特别好的建议,就是给婴幼儿选几首音乐做特定音乐,比如哄睡时配安静的,吃饭时配优美的,起床时配清新的,游戏时配明朗愉快的,借此培养孩子规律的生活习惯。
在给小朋友选择音乐方面困扰时,作者首推古典音乐。选择旋律明显的独奏、重奏、室内乐、合唱曲及声乐曲,避免强弱变化太大,太过激动的交响乐。各地各时代的的民俗音乐,可以结合文化,开阔视野。儿童歌谣孩子百听不厌,《weesing》是很受热捧的系列。书中54页,作者推荐了许多适合的古典乐的曲目,非常值得参考。
暖身篇里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身体的准备。通过一系列亲子游戏,来评估孩子的身体是否已准备好。孩子的生理条件,是学习音乐时克服困难的基础,如视觉达到可以读谱的程度,手指身体有力量来保持正确姿势,学习的专注力以及能够克服困难的耐心。游戏既是测评也是锻炼,如在蹦床上弹跳,体会用力和放松的感觉;将自己想象成木偶或气球,来体会绷紧和放松的感觉,跑步增进四肢协调性,公园里的健身器材能增进双手,手眼协调能力。另外还有一些针对身体局部的训练,比如训练手臂力量的亲子簸箕车;协调性和放松的拍球,传球,丢球;双手配合的左手拍腿右手画圈再互换;手指精细动作有使用晾衣夹,手腕灵活性有揉捏陶土;手指手腕力量如吊单杠之类。
书中还有一些非常值得全家人一起学习的内容。
首先,要知道音乐教学中的多元感官学习理念——“奥尔夫”。多元感官学习这个观念是二十世纪初期由许多教育家如蒙台梭利等人提出的,而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在此之前,一将这些观念大量的运用在音乐教学之中了。以感受来代替机械学习,是奥尔夫教学的精髓。奥尔夫教学法的过程主要以“模仿”入门,经由“探索”,实现“创造”,与侧重模仿的机械学习相比,奥尔夫理念的教学目标在开发孩子对艺术的“自主力”与“创造力”方面更加重视。对音乐的兴趣,在这样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培养,而非填鸭式的教学,令人生厌。
然后,要带孩子认识更多的音乐形式和乐器,比如声乐、打击乐。更广泛的接触各类艺术,比如舞蹈、美术、诗词等。艺术之所以感人,是因其有更深更广生活基础和情感联系。欣赏不同的艺术,体会其中蕴含的共通的节奏和美,能够更好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促进。特定的艺术环境对于学习来说也很有帮助,比如音乐会、画展,对于小朋友来说,去迪士尼乐园游玩或观看迪士尼电影都是很好的学习辅助手段。
最后,作为教学的辅助,自身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文化的基础。比如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风格;不同乐器,不同音乐教学法的特点,以及一些简单的乐理常识和明确表现出对音乐的热情等。这些,在全书自始至终都有阐述,阅读时结合自身情况做适当的补充。
古人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强调的是修行前诚心正意的重要性。漫长的音乐学习之旅,是一程灵魂与技艺,磨练与享受并存的修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正是帮助家长从零开始,在开启孩子音乐学习之旅前,能够诚心正意轻装前行的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