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练“三种思维” 交出成长“满分卷”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新时代不是坐享其成的时代,更不是“守摊子”“混日子”的时代,是一个需要脚踏实地努力、不动声色坚持的时代。作为年轻干部,要及时转换思维模式,在工作中善解“无解之解”,巧作“无问之答”,勇闯“无路之路”,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

        培养“成长思维”,化困难为动力。人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只有经历最糟的,才能享受最好的。年轻干部要把困难看作是成长的阶梯,把挫折看作是收获的机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工作只有简单和复杂,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珍惜每一次历练成长的机会,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在整理文档和报表中练就细心和耐心,在接听电话和取送文件中锻炼沟通交流能力,在一线实践和回应群众关切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不以小事而不为、不以难事而怕为。记住:决定一个人上限的永远是成长型思维,最难的时候也是成长最快的时候,这样你熬过的夜、加过的班才能成为厚积薄发的资本。

       练就“解题思维”,化复杂为简单。工作就是一个简单到复杂的打怪升级的过程,要有攻坚克难的劲头,学会对问题困难抽丝剥茧,掌握其中规律,才能化繁为简。要放下姿态,甘做一名“小学生”,把每项任务都当成一次新的挑战,深耕细作、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做到每完成一项任务都有新的收获。当下,有一些年轻干部存在“本领恐慌”,用低效率去掩盖工作的迷茫和自身的平庸,使自己长期陷入“穷忙”的怪圈。《朱子家训》有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要做到忙而不乱、遇事不慌,就要吃透上级政策文件精神,学深学精业务知识,工作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带着问题去调研,进百家门、听百家话、知百家事,既要看到平常看不到的“硬疙瘩”,又要看到平时不掌握的“土方子”,才能拿出解决问题的“真办法”。记住:只有打铁自身硬,才能在工作上“出圈”“出彩”。

       优化“木桶思维”,化劣势为优势。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当前,年轻干部普遍学历高,思维活、有热情,但存在经验少、个性强、视野窄等短板,如果一味地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就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就不利于整个干部队伍作用的发挥。登高望远天地阔,纵横捭阖自从容。作为年轻干部,要怀有“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心理,坚持“一个方向想事、一个节奏干事、一个目标成事”,注重团队协作,取长补短,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要及时复盘,深入了解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不断反思总结提高,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成为集体的“短板”。记住: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是勇于面对自身不足,敢于承担责任,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