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临安:南宋灭亡
主讲:姜鹏
上一讲我们说到,在多年的阵地战之后,蒙古人终于攻下了襄阳和樊城,这也意味着,南宋的防御阵线已被突破。面对这种极其不利的情况,有一个叫做汪立信的大臣就给宰相贾似道提了三条建议,他说,上策,赶快把内地的军队全都调到长江沿线去,建立起密集的防御阵地,我们现在能调集的军队总人数,大概有五十万人,绝对可以和蒙古人再搏一搏。中策,赶快派使者去和蒙古人谈判,看看能否缓解一下敌人的攻势,我们再慢慢讨论是战是和。下策,向蒙古人投降。
贾似道拿过来一看,就说这什么狗屁建议,没几天就把汪立信给贬走了。其实我们以后人的角度去看,汪立信的上策和中策应该是可用的,因为长江无疑是南宋最重要的天然防线,而当时长江中游和下游还没有完全失守,那现在就有两个选择,第一,像汪立信说的那样,把后方的军队全都送到长江前线去,殊死一搏。第二,维持现状,长江前线就靠现有的兵力去抗衡蒙古人,如果蒙古人真突破了长江防线,内陆的部队再在地方上和蒙古人展开后续战斗。大家觉得,那种选择更明智,很明显是第一种对不对,因为长江太重要了,蒙古人一旦渡过长江,南宋基本没有什么天堑可守了,而且陆战南宋军队也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
贾似道贬走汪立信没多久,南宋就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皇帝驾崩了,当时的皇帝是宋度宗,这是理宗的养子。宋度宗去世的时候非常年轻,三十五岁,这就有大问题了,宋度宗去世的早,这意味着他的子嗣们都很年轻,当时宋度宗留下三个儿子,一个七岁,一个四岁,一个三岁,而且更糟糕的是,宋度宗临死之前没有指认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做接班人,这怎么办,最后是权臣贾似道和太皇太后,就是理宗的皇后谢氏,两个人一商量,立了宋度宗四岁的那个儿子做了新皇帝,史称为宋恭帝。但是皇帝毕竟才四岁,所以主管朝政的,还是贾似道。
第二个大事,就是长江防线开始崩溃了,1274年年末,长江重镇鄂州失守,紧接着,到1275年年初,将领吕师夔、范文虎投降。范文虎咱们上一讲提到过,那吕师夔是谁呢,他是吕文德的儿子。这两个人的投降,尤其是是吕师夔的投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长江防线上的宋军兵力严重不足。为什么,因为吕文德临死之前,心里面是非常悔恨的,他对自己没有看穿蒙古人的把戏非常自责,而吕师夔作为吕文德的儿子,他非常想给父亲报仇,想要抗击蒙古人。在这我再给大家插叙一个故事。1273年,襄阳失守以后,襄阳守将吕文焕其实是投降了元朝。这件事让吕师夔非常懊恼,觉得自己父亲被蒙古人戏耍了,叔叔又投降敌军了,整个吕氏家族对不起朝廷,所以他曾经五次上书皇帝,说让我回家见家里人最后一面,然后我就奔赴前线,抗击元军。那在什么情况下,这样一个人会想投降敌人,肯定是兵力不够,意识到自己绝对不是蒙古人的对手,而且如果战败了,朝廷一定不会放过自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吕师夔举城投降。
而我们之前也说了,吕文德死,吕文焕投降以后,吕师夔实际上是整个吕氏集团的话事人,他是一杆旗。长江防线上有很多将领都是吕氏集团的人,吕师夔一投降,军心就散了,和多米诺骨牌一样,很多前线将士纷纷献城。这下贾似道傻了,没有将领可用了,怎么办,赶紧把之前献言的汪立信给找回来。后来贾似道汪立信两个人在芜湖相遇了,贾似道就道歉,说悔不该当初,要是听你的建议就好了啊。汪立信说,别说那些了,我今天,只求死的分明,死得其所。紧接着汪立信就带着一队人马前往高邮前线,但是这个时候形势已经很糟糕了,汪立信沿途看到的全都是投降和溃败的宋军,所以他意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没有办法扭转战局了,他心里面是又急又恨,非常绝望地跟身边的人说,还好我脚底下这片土地还没被元军占领,我现在还能死在我大宋的土地上!史书上记载说,汪立信当时是握拳伏案,失声三日,最后扼吭而死。
最讽刺的一点是,汪立信临死之前,他的事迹被元军的总指挥伯颜知道了,伯颜就说,唉,汪立信能想出来那两个计策(上策和中策),真是厉害,宋朝有这样的人,这样的计策,如果大宋真重用了,我们怎么可能进攻的这么顺利啊。
那么话说回来,当时的元军虽然攻势很猛,但绝对不是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在长江下游,元军的推进速度其实并不算快,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有一批将领,在殊死抵抗,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家熟悉的张世杰。张世杰一开始甚至还率军收复了一些城池,但是张世杰人生的悲剧色彩就体现在,在最危难的时候,他身边没有可靠的盟友。当年七月,张世杰埋伏在镇江一带,想要歼灭元军水军的主力,但是他自己的实力肯定不够,所以他就写信给另外两个将领,一个是李庭芝,当时他在扬州,一个是张彦,当时他在常州。三个人就约定好,说在规定的时间内,我们一同出击,争取扭转局势。但是关键时刻掉链子了,李庭芝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在约定时间之前赶到,张彦更过分,他背弃约定,压根就没出兵,这不就把张世杰给卖了吗。
那张世杰和元军水军一交战,必然处于劣势,而我们上一讲就提到了,元军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比较有水战经验了,他们防火烧了宋军的战舰,张世杰手底下这些兵只能跳江自保。史书上记载说,这一战以后,宋人不能复军。等于说,原本有机会歼灭元军水军主力的这么一次作战,反而使得宋军的主力伤亡不少。自此之后,元军就越打越快了,他们沿着镇江,常州,平江,嘉兴一路向南,直逼临安。
和前线汪立信、张世杰这些将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朝廷中的大臣。眼见敌人逼近,南宋中央朝廷当中的很多重要大臣纷纷辞官逃溃,在临安失守之前的大半年时间里,逃走的大臣那是数不胜数,最后太皇太后出面,和众人说了一番话,说我朝三百多年,向来以礼待士大夫,现在国家有难,你们大大小小的文臣,没有一个人为挽救社稷提出过什么建议,你们就是这么读圣贤书的吗。你们现在一个接着一个的跑,为的是什么呢,就为了日后一边在田间地头苟且偷生,一边被别人指着鼻子骂吗。你们再好好想想,你们日后死了,还有脸面对先帝吗。
这个话说的是非常的重,但说实话,没用,根本阻止不了大臣们逃溃的脚步,私自逃离中央朝廷的大臣还是一个接一个。在这样的背景下,1276年正月,元军正式攻破临安,年仅5岁的小皇帝被俘,南宋全部的领土被纳入到元朝的版图,南宋灭亡。此后文天祥、陆秀夫虽然以小朝廷的名义辗转南方各地,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扭转局势。等到1279,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身亡,赵宋宗室在中国三百多年的统治彻底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元朝,正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