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几个月前跟学员一起上课,其中有一个练习是三人一组,体验者把另外两个伙伴当成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对他们倾诉自己内心压抑的情感的。
我和另一位伙伴都顺利做完了练习,轮到第三位伙伴做的时候,她先是对她的老公吐露内心的不爽,我静静地坐在一边,等待着她把我当成她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人,然后对我倾诉。
结果,她一直在对她的老公倾诉,貌似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根本没打算对我说什么。
没错,虽然我的身体坐在那里,可是我感觉我的能量场已经被她隔离了,她那一刻眼里只有老公。
时间过去了好久,我索性将凳子搬远了一点,坐在旁观者的位置看体验者对“老公”的抱怨、指责、控诉、愧疚、伤心、痛苦、悔恨、懊恼……
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歇斯底里的女人,然而这个歇斯底里的女人无论多么咆哮,却只是在向老公讨要一点点爱而已。
我突然顿悟到:那其实小时候妈妈对我的软操控、说爸爸坏话、拉我统一战线等,无论是报复还是惩罚爸爸,但实际背后都是因为她嫌爸爸不爱她、想让爸爸爱她么?!我靠!其实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的!我居然还一直因为这事对我妈唧唧歪歪了20年!
就像此刻的我,体验者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老公”身上,根本没有搭理我的意思一样!
当我突然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我内心与妈妈的关系又近了一步。
02
一年前我去西安讲沙龙时,课上分享了童年我觉得被妈妈负能量传染的受伤体验。
边分享边看见一位妈妈坐在下面默默流泪,于是我便问了她的感觉。
她说她现在就是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在家里一直指责老公,心里所有的负面能量都跟她的儿子说,原来觉得12岁的儿子很懂事很乖,可是听我讲完课,现在才意识到她是如何为了得到老公的爱,而抹杀了一个12岁孩子内心的快乐的。
其实不仅是抹杀孩子内心快乐这么简单。
对于一个内心极度缺爱、缺安全感的女人来讲,当发现自己的老公无法满足自己,对他绝望后,就会把自己的能量注意力都转嫁给孩子身上。
孩子是女儿,相对好一点;若孩子是儿子,因为俄狄浦斯情结,那么这位妈妈就会无意识地将对伴侣的索取也都投射在儿子身上。
所以很有可能在这类妈妈心里,儿子不是儿子那么简单,儿子还充当着伴侣(需要给予妈妈心灵慰藉)、儿子还要充当着男人(一家之主顶梁柱)等角色。
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特别容易出现在“爸爸忙碌、爸爸和妈妈感情不好、爸爸去世”的家庭中。
然而要知道,亲子关系永远无法替代亲密关系。
这类家庭中的妈妈需要深度觉醒,时刻保持觉知,警醒于自己内心无意识地索爱,自我疗愈内心的空洞,理清自己的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
03
海灵格在《谁在我家》中指出:
“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是伴侣身份的基础。伴侣关系提供的力量早就了好的父母。在由良好的夫妻关系支撑起的家庭里,孩子才会感到有保障。
当父亲和母亲双方尊重自己并互相尊重时,孩子的感觉最好。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成了夫妻关系的延续和完善,孩子是他们之间爱的肯定和嘉许。当父母彼此相爱时,孩子就会觉得轻松自如。
爱的本质和表达方式是问题的关键。父亲的爱对女儿产生的好的影响,是通过妻子表达给女儿的,要走一段弯路。同样道理,母亲对儿子的爱,要经过父亲才能流向儿子。当父母通过这样的方式爱他们的孩子时,对孩子的爱会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孩子也会感到自由和安全。
男人和女人结合在一起,他们首先成为伴侣,而后才能成为父母。伴侣关系在父母关系之前出现,拥有优先权。通过孩子体现出他们的亲密融洽,体现出男人和女人在生理上和客观上的结合。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比他们之间的爱重要得多,爱的法则就会被打乱,家庭就会面临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危险。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夫妻之间的爱要享有优先权。”
04
孩子天然就是高频的纯净能量,孩子本身就是爱,孩子的到来从某个层面来讲,就是来用爱唤醒沉睡的爸爸妈妈的。
虽然是这样,但孩子们的心智还没有成长健全,所以他们一味地爱父母的表现形式就变成了:爸妈开心我才开心、爸妈痛苦我也会痛苦、我不能超越爸妈、跟爸妈一样就是我对他们最大的爱……
所以一旦爸妈的爱没有被唤醒,那必然会出现爸妈向孩子索爱的动作,孩子则非常愿意这样做,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爱,他们愿意无条件地爱着爸妈。
特别是夫妻关系不和的爸妈,更是会将大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无论是孩子的学习还是亲子关系。
到头来,孩子愿意将自己的纯净能量一层层地掩埋内心深处,然后外在就长成了我们的复印件的样子。
只能说,孩子可以是夫妻关系的作品,也可以是夫妻关系的牺牲品,具体孩子能成为什么,从你的角度来说,你说了算!
END
大家好,我是果然,只想做一名踏踏实实的心理咨询师。感恩生命成长路上,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