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樊迟:字子迟,亦称樊须。樊须是一个农民,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孔子回鲁后拜师。樊迟有勇力,二十多岁就仕于季氏,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齐师伐鲁,冉求率“左师”御敌,冉求认为他能服从命令,以其为车右,鲁军不敢过沟迎战,他建议冉求带头,冉求纳之,鲁军大获全胜。
▲知:通“智”。
▲务民之义:“务”本义是致力,从事。表示要致力于某事。如“务农(从事农业劳动)。”
“民之义”即人之义。刘宝楠《论语正义》引《礼运》中的话说:“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务民之义”即儒家提倡的人道(仁义之道)。郑注:“远鬼神近人,谓外宗庙内朝廷。”案尊命、尊礼、尚施,届近人之事,周道与夏道略相似也。近人而忠即是务民之义。
人道:中华古老的人道核心是“中庸之道”。“允执厥中(允:诚信。执:遵守。厥:其。中:中正。)”,其意义为真诚的保持中正之道,不偏离中正之道。中正之道有体用之说,“体”代表德性修养;“用”代表才干能力。
▲敬鬼神而远之:既要尊敬,还要疏远。与《礼记·表记》:“火,尊而不亲。”(火,人们对他尊敬却不能太亲近,太过亲近反受其害。)同理。
《集注》程子曰:“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远,可谓知矣。”
▲仁者先难而后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译文】
樊迟问怎样做才是智,孔子说:“致力于人道(仁义之道),对待鬼神要做到既尊敬还要疏远,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者遇到难做之事,抢在别人前面去做;遇到有收获的时候,处在后面,这可以说是仁了。”
【学而思】
“鬼神”包括天神、地祇、人鬼三类,“鬼”代表的是人类的祖先,“神”代表天地万物之灵。“敬鬼神”即尊敬祖先,尊敬天地万物,是要人们懂得饮水思源,懂得感恩。因为祖先赋予我们生命,天地万物使人类得以繁衍生存,所以我们要“敬鬼神”。《孔子家语•致思》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子贡问孔子说:“人死后是有意识呢?还是没有意识呢?”孔子回答说:“如果我说人死后有意识,却担心孝子顺孙伤害自己的生命来葬送死者;我想说死人没有知觉,又担心不孝顺的子孙遗弃亲人而不埋葬。” )
“远之”是要有分辨能力,不要被他人借助鬼神所迷惑。对于鬼神是否真的存在,即不肯定,也不否定。孔子说:“知者不惑”,“不惑”既是智,“敬鬼神而远之”即是“辨惑”,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才是智。
参读《颜渊篇》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知识扩展】
《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蠢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孔子说:“夏代的治国原则是崇尚君主的政教,侍奉鬼神但敬而远之,亲近人并且待人忠厚,重俸禄而轻威严,重奖赏而轻刑罚,亲切而不尊严。这给人们造成的弊端就是愚蠢无知,骄傲粗野,笨拙不知道文饰。殷人尊崇鬼神,领导人民侍奉鬼神,重鬼神而轻视礼仪,重刑罚而轻视奖赏,尊严而不亲和。这给人民造成的弊端就是放荡不安分,好胜而没有廉耻之心。周人崇尚礼而好布施恩惠,尊奉鬼神但敬而远之,亲近人并且忠厚待人,用爵位等来对人进行赏罚,亲和而不尊严。这给人民造成的弊端就是贪利取巧,重文饰不知羞愧,相互残害而不知道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