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什么?是教导、教诲、引领、培育……其实也是一种陪伴。对于成长,这种陪伴比说教更重要。
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陪伴成长
教育中我们会发现,很多老师和家长总是害怕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好心地”保护孩子,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避免孩子经历他们曾经走过的弯路或受到的伤害,而事实上,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依然会“这样”或“那样”,以至于老师和家长强烈地感觉到教育,特别是说教的无力,这种“无力”来源于我们对学生心理的不了解,对教育规律把握得不够科学。要知道,成长是一个过程,是每一个生命必须自我经历的过程,不能由别人替代。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伴随着不断地经受挑战和挫折、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有时可能令他们垂头丧气、伤痕累累……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内涵,积累着他们成长的力量。
成长是每一个生命自我体验、感悟的过程,经历的事情才有最真切的体悟,才有收获。每一个生命自我体验、感悟的程度不同,成长的速度和收获就不同,任何的拔苗助长只能加剧教育者的焦虑心理和被教育者的挫败感,说教有时是苍白无力的,陪伴加上静心的等待才更有效。
陪伴是什么?陪伴是一种态度,是平等的态度,体现着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德育的魅力有些时候并不体现在“道德圣人”的人格魅力、教育者的尊尊教诲和行为示范上,而是体现在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与尊重的态度上。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它不会因年龄、学识和经验不同而改变。成人与孩子在人格上的平等与相互尊重,才能激发起孩子内在的道德情感,并乐于在这种情感的激励下践行道德行为,使道德从外在的规约变成内在的自觉行为。
陪伴是什么?陪伴是一种行为,是关怀的行为,体现着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关怀生命。陪伴有时是成功时的尽情分享,有时是失败时鼓励的眼神、关切的话语,有时就是在一起,感受着彼此的存在。但陪伴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作伴,它首先是无条件的接纳,是共情与理解,是欣赏的目光,是默默无语的支持。陪伴不是无所不为,而是一种关怀,关怀生命——努力接纳、理解、包容,关怀其精神生命的成长——分担其成长的烦恼和苦痛,分享其收获的自信与快乐,通过适当的等待、交流、解惑,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和导引,引领其心灵的成长。
陪伴是什么?陪伴是一个过程,是等待的过程,体现着润物无声的情怀。教育不仅需要爱心,还需要耐心和静心。陪伴是一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又是那么的漫长,需要爱心,更需要耐心和静心。理解陪伴是一个过程,就要有对每一个生命独特性的尊重和欣赏,就要有对生命成长规律的尊重,就要克服我们作为教育者的虚荣心,真正乐于理解孩子成长的过程,等待其成长,与其共同感受成长的过程。陪伴就是——慢慢地陪着你走,慢慢的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