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大学招生宣传片里,图书馆永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的高中生活是被各种课本、试卷和习题填满的,于是就幻想着自己上了大学,可以在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学习后走进图书馆,与书中有趣的世界交流,填充课外生活。
然而当你真正走进大学,你会发现,让你流连忘返的是网络里更加多姿多彩的便利世界。而大学图书馆作为精神食粮仓库,却无人问津。
PART
01
我有一个爱读小说的朋友,他有一种强迫症——必须看纸质书。上大学后,他经常在朋友圈里打卡一些他在图书馆阅读的内容,让人佩服的同时也心生羡慕。
不过在临近期末的时候,他突然发了一条戾气很重的朋友圈:
“我就不明白那些人为什么自习教室不去非要来图书馆学习?图书馆不是让人坐下来好好看书的地方吗?座位都被占着,空着也不能坐,学校也不管。“
看到这条朋友圈的时候,我正在学校图书馆里自习,准备期末考试。抬头看了一下周围,正如他朋友圈说的那样,基本上所有人都在这里复习期末考试的内容,大厅里还有低头小声背书的人——俨然一副自习室的模样。
我看着书架上摆满的书,荒诞地觉得有些多余。
不止是我所在的大学,朋友圈里其他大学生的复习定位,有不少都是来自图书馆。
后来我又在非期末的时候来了几趟图书馆,结果还是和之前一样,在这里看书借书的少之又少,自习写作业的几乎占了全部,不由感叹:大学里的图书馆,真的越来越像一间网红自习室了。
无线网络发达的今天,去图书馆看书的同学越来越少,去查询专业书籍、解决本专业问题的同学也越来越少,因为各类APP、网上流传的PDF版教材、还有五花八门的网课、教学视频等等,都很好的扮演了图书馆的角色。
而那些去图书馆自习的人,我想可能是虚荣心作祟:
“我在自习室学习”和“我在图书馆学习”,明显感觉后者能学到更多吧。
在图书馆留有一个学习的座位,光是听起来就让人觉得踏实刻苦认真勤奋。对于很多假装努力的学生而言,不管学进去了多少,朋友圈里的学习态度必须要勤奋的。
PART
02
另外,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你往往只能看到拥挤的图书馆,看不见拥挤的自习教室。
在教室学习的时候,大家有着独特的领地意识,周围不能有太多人,要找一个安静的位子。
但是当大家在图书馆学习的时候总是座无虚席,常常人和人挤在一起,美其名曰:看周围的同学都在学,无形之中就会督促自己学习了。
学习确然是不分场合的,无论是图书馆还是自习室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应该造成资源的浪费。
自习专业课内容,可以去自习室,占领图书馆的座位用来自习,是对书架上千万本图书的不尊重,也侵占了其他真正想看书和查资料的同学的资源。
这就好比你去了一家网红咖啡店,只是为了休息,并不消费,这是对那些已经消费但无法享受应有服务的顾客们资源上的侵占。
虽然图书馆是公共资源,没有消费行为约束,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在越来越多的人占用图书馆自习的过程中,它原本拓宽知识面的功能已经被浪费了,这一点绝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
大学开设的自习教室就是为了学生自习而服务的。我们不应该在这个强调个性的时代里,单单为了氛围两个字,钻到图书馆去,远离让我们曾经厌烦的教室。
PART
03
这几年我们看到了很多网红书店的诞生,书店变成了需要卖文具才能苟活下去的打卡圣地,原本的文艺气也成了快消品。
而在知识共享洪流之下的大学图书馆,恐怕也要被改造了。未来某一天,图书馆的钻研精神是不是也将成为一种新的消费品?我们不得而知。
谈论那位爱看书的高中同学时,我是带着羡慕的。他可以在书中找到自我消遣并永远不觉得厌倦的热爱,让我这种整天嚷嚷着无聊、无所事事的大学生汗颜。
后来我也见过图书馆里因为没有座位只能坐在地上看书的学生,我想,如果书架上的书都拥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那么这些世界欢迎的肯定是这样的灵魂。
落灰的书架是对大学图书馆宣判的酷刑。但愿大学图书馆里的“第一,第二阅览室”没有被改为“第一,第二自习室”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