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夜场电影后面情侣的卿卿我我,男欢女爱;以及陪我母上观看这部电影内心的悲凉和创伤...
这部音乐剧电影用它独特的方式表述追梦青年的乌托邦,以及略带青涩的中年爱情故事。
先说追梦青年的乌托邦,音乐和演戏碰撞出的火花,一个怀揣满腔热情,却总玩爵士复古的无业怪咖;一个典型戏痴,却不被伯乐相中,屡遭白眼冷落的合租奋斗少女。
没有兴趣交流的纹身女友,他不将就;工作稳定但压抑创作欲望的机会,他不稀罕;迎合消费者的音乐产业,他不接受。就像他妈说的那样,他活得像个隐士;宁愿没钱交水电,也要喝意式浓缩,坚决不吃软饭的逆流“小白脸”。
总是希望有人看重她的才华,事业的挫折从未挑起这个女人回到父母“温柔乡”的想法,她一如既往去扩展社交圈,参加无数次的试镜,兼职拍戏地点的收银员维持生计,每一次都是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不可阻挡的奋斗形象。
他们同样就快步入中年,就将踏上青春的末班车,却还没有在这座繁星之城——纽约,扎下他们的脚跟。
他们固执、他们尖锐、但他们也独特。
要是撇开他们的感情不谈,两人更像是相互慰藉的老友,惺惺相惜,虽然不理解对方的坚持,但尊重这份坚持,是他们的共性。
偏偏屋漏逢雨,怪咖敏感多疑,想到成家立业,稳定最佳。怪咖逐渐抛弃他对爵士的那份信仰,因为“信仰”不能当作“奶粉钱”,也不能除去天花板角的锈斑。他只好委屈自己去小有名气的乐队当了钢琴手。
戏痴疯了。戏痴知道她试镜的徒劳无功,明白她事业的前途渺茫,她之所以还能坚持,不停地坚持,是因为那个怪咖还在坚持,是彼此照亮的烛火。孤烛难明,照亮四周,照不清自己。
给她希望的是怪咖,放弃自己希望的也是怪咖;怂恿她写独角剧本的是怪咖,没去剧场的也是怪咖。一个试镜受挫无数的女人,会害怕几人观众的窃窃私语?她的动力和支撑没了,没有一个人在场下给她永远鼓励的笑容,她彻底垮塌了。
怪咖终于明白对于眼前这个女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陪伴,是鼓励,是坚持,这种稳定,是她要的真真切切的稳定。
女人回家了,多少年来给她坚持的是那颗永不失落的心,心没了,就没了。
后来就没了,怪咖就因为戏痴一句话,找到娘家,重新帮她拾起信心,最后帮助戏痴顺势抓住契机,两人又如初。
反观怪咖,他是一个打碎牙吞进肚子里面的男人。戏痴没出现前,爵士小酒吧的梦想是他的一切;戏痴出现后,戏痴就是他的一切。怪咖没做错什么,他屈心进入乐队,是为了戏痴;撕约退出乐队,还是为了戏痴。
所以最后关于梦想,是两个人相互慰藉,又相互离别,穿插和交织着两人的感情,但总的来说,女人实现她的好莱坞梦,男人实现了她的小酒吧,就在剧院的旁边。
再说略带青涩的中年爱情故事,男人经历过一次特别失败的恋情,甚至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女人游走于形式各色的社交party,也不是没有想过借势上位,跻身富豪家族,但所谓的soul mate离她太不实际。
事出偶然的相遇,制造了一次机遇,一次火花,一次轮回。
网上充斥着很多对于结局的谩骂,小编在这里只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其实电影的感情主线是依托四季的变化来逐步进展的。导演想借此告诉我们,一段感情总会有它的春夏秋冬,而后又是另一次的轮回,至于是不是和上一个人一起轮回,我们不得而知。
不是说祝你幸福就好的无欲无求,怪咖在最后看着戏痴的眼神,两人交汇是一个男人的梦,这就很好理解那句话,“当我们眼神相交,藏着宇宙的浩瀚和我不可知的一切”。怪咖能做的,只是还给自己一个完美到不可复制的梦。
戏痴一开始不理解爵士乐,怪咖一开始不看好演员职业,周遭的一切都不太明白他们两个人。
就如同我们不明白导演最后安排的结局,电影总能带给你温暖的东西和批判的东西,我总说这就是电影的价值。
愿在你的生活里,与你轮回千百遍的,还是那个傻了吧唧的怪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