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路,一个微妙,可念不可说的词;
安仁,一个来路不明、前路光明的读书会,
一个没有前生,没有来世,只有当下的存在。
每一次,
我们来了,我们聚了;
我们走了,我们散了,
茶温,情暖。
十月的最后一天,
或者说最后的那几个小时,
增值了整个十月。
2017年10月30日。
初见书房。
《无锡教育研究》主编赵军。
主题词:来路。
1.关于阅读。
这是一个读书会,我说这句话也许会令你们觉得不适:尽信书,不如无书。没有分辨的阅读,书为刀俎,我为鱼肉。
那些让我们知道的、要我们知道的、使我们知道要这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好人的东西,恰恰陷害了我们。
我读书的目的,就是做一个清醒的不随波逐流的人。
2.关于来路。
如果方向错了,越用力,越是错。
看清来路的意义,是让你知道去路,知道因是什么,你现在所做,就是你未来所得。
3.关于实践。
观自在菩萨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我想跟大家说的,就是这两个字——行深,深入地实践。
知易行难。
人与人的差别仅仅在于你做了还是没做,大部分人会选择做聪明的糊涂人。既是明白的,又是勇敢的,就是行动者。
教师能做的就是凭你的才华学识,人格良知,影响到你能影响的孩子。这就是普度众生,这就是行深。
4.关于痛苦的根源。
生产力已经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比拼创意的时代,而我们教育的方式依然落后。这是我们常陷入的深层次矛盾的根源。
5.关于一些大的教育问题。
一、我们的教育鼓励找出正确答案,不鼓励追求真理。这是不对的。追求真理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二、对于课程的误解。所有的课程就是评价机制。从上到下都在想妄想做一个被任何人认可的课程。课程是以孩子为主的,而不是孩子在适应课程。以课程的变化适应孩子的发展才是正道。
三、教育培养什么人。有教无类是国家公共领域应该做到的,但是培养高精尖人才却被几代教育部长轻轻带过。
6.关于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不是万恶之源。
正宗的应试已经被破坏殆尽。
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不断承受压力和释放压力的过程。应试提供了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不要轻易去否定我们并不了解的事物,比如应试。别人想让我们知道的我们才知道。我们的很多问题来自于我们的自以为是和一知半解。
7.关于因材施教。
孔子讲礼,礼乐不可分。乐是五音,放之四海皆准。礼是用乐来做规范,所以礼的本质是分等级。因材施教,就是把人的禀赋分三六九等,分别对应去教。
而,人生而平等,人各有禀赋,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发现自己的才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帮助你发现自己的才华并创生出她。这是我认为苏格拉底比孔子高明的地方。
8.关于用情。
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用情的地方。对别人用情可能危险,对孩子用情是错不了的。
9.关于学校文化。
学校的概念比课程更宽泛,学校文化不是课程文化。学校一定是多样态的,像一片森林,而不是只种一棵树。所有的教育,一旦不能为人的成长服务,我们就要警惕它,而不是人云亦云。
10.关于传道授业解惑。
为什么我们不传道了?
天地君亲师,师之所以尊,是因为他传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不传道,就没有尊重。古人说,要做人师,不做经师。可是我们现在却越来越多在做经师。
我们给小孩子的东西是人为改造过的,在授业过程中,已经把道扔了。文化母乳是经过筛选的,孩子没有看到道本初的样子。所以,要想得到尊重,给他原典的东西。
西方通过教堂来传道。我们五四后开始新学,道就无路可走。我们只好把这个责任别别扭扭地推给了班主任。
11.关于胆识。
这件事想好了,就是你最佳的入场的时刻。这件事想好了,就是你最佳的离场的时刻。非要等一个特殊的时刻,生命中做不成任何事。
常识,见识,知识,胆识,大部分人往往最缺少的,就是胆识。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能只顾风雨兼程。
适时回首来路,遥望前路,
才有更大更多的勇气去认识他人,
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让脚下的路更宽更长更温暖更完整。
知易行难,且待行深!
听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今宵离别后,何日军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