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我又换了新工作,距离上次跳槽仅四个月。
毕业一年半,两次跳槽,三份工作,好像不是正常职场该有的节奏和频率。数据显示,现在步入职场的90后换工作的平均周期已经低于一年,我和身边无数同届同学用自己亲身经历印证了这一数据的真实性。
小菲是我大学认识的隔壁学校的朋友,大四那年,早早通过校招找好了一家大企业的工作,薪资待遇各方面都非常满意,工作内容也是她喜欢的,一年工作顺风顺水,波澜不惊,朋友圈晒的都是出游美照,平日里联系也极少听她谈起工作的不愉快。
一年后,为了离男朋友工作的城市更近些,她不顾领导再三挽留辞职了。但到了男朋友所在的城市,才面试了几家,她就发现自己对未来的方向越来越迷茫,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再投身哪个行业,不顺利的面试让她异常纠结,不知所措。这时,她一个自己创业开公司的亲戚几次联系她,希望可以进她公司,并一再强调虽然是小公司,但可以交给她更多的工作,可以让她能力得到更快提升,积累几年管理经验,以后还可以自己创业。
找工作不太顺利又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模糊的前提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想着至少有亲戚可以照应的小菲就这样入职亲戚家的公司了。三个月后,我见到了小菲,每周单休的她用了我们相聚的一半时间在微信对接工作,聊天的话语里也常不经意提起公司人员相互推诿责任,各种流程操作不规范等等。她等在纠结要不要年后换工作,问起既然不满意为啥还要等到年后,她说她刚刚转正,而且部门有个同事即将休产假,她还走不了。
在她询问了身边许多好友之后,终于决定第二天就跟领导提了离职,亲戚不是直属领导,她跟亲戚说离职的时候气氛已经非常不快,之后跟领导提离职,过程十分坎坷,领导一面用“相互体谅”“帮个忙”之类的言辞攻心,一面用现在面临年关不好找工作施压,性格单纯的她又犹豫了,后来我提议她跟领导协商先去投简历找工作,之后再看情况,总算是把离职的事情又推动了一步。
但找工作的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4个多月的简历空白成了每个HR必问的问题,甚至没签合同的她,只能如实回答是给亲戚帮忙,但这样的回答显然成了职业规划不够明确,自己没有主见的证据,为此她错失了许多好的平台。
还有个前同事,受朋友邀请,跳槽去了朋友所在的公司,与朋友成了直属上下级,三个月之后,即将转正的时候选择了离职,原因是和朋友相处并不愉快,在申请离职的时候和朋友大吵一架,最后相互删了微信,没再联系。
在职场里,我们都知道人脉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大国”里,大家都信奉多认识一个人就多一条路,甚至不管是跳槽还是创业,人脉资源都成了一大重要优势。在求职领域,人脉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许多,可以接触更广泛的资源,拥有更多信息渠道,但在真正求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我们的人脉和资源优势,获取更多信息,但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直接经介绍到其公司或者部门工作的状况往往在成为一条捷径的同时,更多的是成为一把利剑,抹杀的不仅是自己巨大的沉默成本,更多的是和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
“距离美”这种人与人交际的距离,在求职中也是需要的,一旦亲戚和朋友这种关系先入为主,再融入职场就是很困难的了,跨越了本来建立关系的这种区隔,带来的必定是双方的不适,撕磨和阵痛,影响双方关系也成了必然而然的结果。
因而在找工作过程中,借助亲戚朋友人脉资源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不应该直接与亲戚朋友有过多工作内容上的交集,人际人脉最怕的就是透支,请好好珍惜不同限域的点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