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奇葩说》第六季正式结束了。这个综艺从2014年开始,陪伴了我们许久。这一季,詹青云不负众望,拿了BBking。看这个节目很久了,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奇葩说》始终是包含辩论,这一主要要素的。前三季,“奇葩”这两个字眼尤为突出。看起来不符合大众审美的装扮,讲着各种各样的段子,有时候甚至有点不入流。搞笑却也耐人寻味,很多人都喜欢看。
看节目的时候,我们又哭又笑,很容易被各位辩手的论点带入。通常情况下,我们更容易被这两类观点打动。一种超级理想主义,一种又及其现实主义。
拿这一季很火的一集来说,救猫还是救画?前一秒,观众被黄执中“远方的呼声”深深打动,后一秒,李诞的“自私论点”又将我们拉回现实。前者,我们知道那是人性里光辉的一面,后者又是摆在眼前的现实。
《奇葩说》就是这样,很容易形成这样两种局面。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道德崇高的那一面,也都有自私庸俗的那一面。
看了这几季,像陈铭,邹晨和执中学长这样的人,尤其执中学长总是会“升华”论点,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摆脱现状,去向前看,向远处看。那里有人性最美好的一面,这一刻,执中学长是一个指引者,把我们指向“美好,纯净”的世界;而青云,傅妈和李诞这样的人又会把我们的头扭回来,大声告诉我们:“傻瓜,没那么好的,这才是现实!”
这就是《奇葩说》里的理想与现实,我们的生活其实一样的。
我们想崇高的,干干净净的呆在这个社会里,只求谋取一点自己的利益,然后尽力帮一下别人就很好,大家和和睦睦。可是,你我都清楚,事实呢?不是这样的!我们都会认清现实的,一切没那么十全十美。我们自顾不暇,来不及听那声“远方的呼唤”。
《奇葩说》里,傅妈是社会现实里一个很真实的例子。家庭条件一般,是那种努力上进型。前几季,她的身上你看得见的是她的随性却认真,这一两季,她更认真的站在我们面前了。但我们好像没那么喜欢她了。从前,我们看的是她的身上那股烟火气,那股好笑的,简单纯粹的一面,那是抛下一切的一种感觉。而现在呢?她开始告诉你努力上进了,开始用实际行动告诉你这是个比赛。这就好像,那个去追寻诗与远方的傅首尔,掉入人间了。那种不喜欢好像就来自于我们受不了这种落差感……
当然,我们看到了她身上的远大,也看到了落入凡尘的一面。她依旧是那个可爱努力的傅首尔!
这几年,看《奇葩说》,不仅仅有好笑的奇葩,对我们这些走在桥中间的芸芸众生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人生如此,我们总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徘徊,犹豫不决,难以选择。介于中间也挺好,毕竟这是人生,不是辩论场,没有输赢,没有BBking。
看《奇葩说》这些年,这个节目真的教会了我们很多,欢笑之后仍有思考。无论理想现实,只希望我们能怀抱着理想,却也走在现实的大路上,昂首挺胸,不论输赢,开心就好。
作者,陈以唯,一个喜欢分享文字的人。感谢你花时间阅读,如果可以,也请看看我写的其他文章,感谢!微博@cyw帕洛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