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日更二十多天了,从一开始一写都是上千字,到中间一个星期左右,每次只能写大几百,最近又恢复上千字,让我忍不住想,我当初为什么来简书?
最近看了很多推荐文章,不少人都在研究怎么样才能赚到更多简书钻,怎么样能得到更多集成卡,怎么样通过点赞别人的文章得到更多的收益。之前我很少给别人点赞,应该说几乎没有给别人点赞,也很少看人家的文章。我来简书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找个操作简单的写作平台来完成自己的输出打卡。
这要从我坚持阅读打卡满1000天说起。这1000多个日子,都是以阅读为主,以阅读笔记的形式来打卡,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是长期坚持下来的,对我来说,这1000天的阅读是我至今坚持最久的事情了。
都说输入和输出要相辅相成,光输入,没有输出,自然就没有转化,简单来说,是不是白读书了?有时候时间久了也忘记了书中的内容。加上以前,提笔也就只能写个一两百字就结束了,好像没什么内容可写,所以也一直没有往写作方向去想。
年前巧合的是参加了一个网上课程,有很多作业是输出形式的打卡。从一开始难为情的小几百充数,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变话唠了,起了个头就停不下来了,好几次都是生切收尾,不然一肚子话拦都拦不住。
每一个话题的背后都有一串素材和琐碎的想法,输出完后,我发现内心好像有一团一团的毛球,在一次次输出的过程中,都被理顺溜了,每次打卡完都心情很舒畅,如负释重,满血复活。每一次的写作,都仿佛在跟自己对话,这些内容从来没有跟别人对话过。
于是我在想,从没什么内容可写的,到一口气可以写2000+,是过去1000天阅读的沉淀,还是我的内心敞亮,突然开窍了?阅读和写作本是一家,彼此不可分割,而我们阅读群在过去1000天的打卡规则里,更倾向输入,那在接下去的阅读打卡中,是不是可以把重点慢慢从纯输入转向输入和输出兼顾呢?于是便有了用写作打卡来代替阅读笔记打卡的想法。
这样一来我就需要一个平台来写东西。考虑过便签,考虑过印象笔记,考虑过博客,也考虑过公众号,最后我选择了简书,页面干净,操作简单。这是我来简书的初衷。
这几天看推荐的文章,很多人都把侧重点放在如何将写作变现的问题上。我理解大家想通过副业来增加收入的心理,老实说,随着点赞越来越多,偶尔有一些朋友给打赏,甚至有收到几个公众号来约稿,我也心动过,是不是真的有机会可以躺赚呢?
很快,我把这个想法否定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第一,像我们这样非专业的账号,也许有小几篇文章确实写得不错,对很多人员配备不齐的公众号来说,可以提供这样的投稿平台,也确实有机会发布,但毕竟我们不是专业吃这碗饭的,成功投稿的数量不会多。
第二,如果我们开始想着怎么投稿,怎么迎合各平台规则,不管是按照平台的规则赚钱也好,还是投稿凭内容赚钱也好,慢慢都会成为一种压力,写作也就不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了。也许有人会说,把爱好变成工作,不是很好吗?可以愉快地工作啊?当爱好变成工作的时候,谁能保证不会少一项爱好呢?
第三,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若真要往这方向发展吧,其实跟其他职业是一样的,每一种职业都有它的优劣势和它所需要的技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不管它是不是写作,都值得去努力。如果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幻想,只怕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所以,我还是回归到阅读输出的写作上,不去想怎么样的文章更吸引眼球,什么样的标题更标新立异,也不用想有没有阅读量,有没有人点赞,有没有人打赏。我只是在这个平台上记录自己的文字,就像过去1000天阅读打卡的时候,我们在群里分享阅读笔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