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似乎很喜欢看普通家庭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无论是多年以前的《老友记》还是如今在美国得奖数最多的《摩登家庭》,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生活中的事情。
而这一本亚马逊畅销小说排行榜TOP1的小说——《无声的告白》,用另一个视角,透过一个跨越种族组合的家庭,无言地讲述了美国社会中无法言说的真实。
此处暂时按下私以为的剧情内容硬伤不表,单说说这“无声告白”背后,隐藏的是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这个现实,又是如何与我们息息相关。
故事发生在一个通过欺瞒手段获得美国国籍的华裔教授“李”,和一个平凡而不甘于平凡的美国女子“玛丽琳”身上。
李,天生就与自己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不止因为肤色,还因为内心。他的内心是怯懦的,平静的外表下是惶惶不可终日的内心,他怕别人看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因此他殷切渴望的是融入群体、有朋友、平凡。
玛丽琳,在女人并不自由的那个时代,却拥有着成为医生的梦想。她的母亲告诫她,只有厨房才是女人的天下,只有家庭才应该是女人的梦想。当她因为孕育孩子,真的成为活在厨房的女人时,她未实现过的理想,却仍旧日日啃食着她的内心。
这样的两人,作为师生,第一次相遇了。他是多么与众不同,玛丽琳在这个男人身上,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她平凡的内心深处,想要成为不平凡女性的渴望。而李,在与玛丽琳的相处中,感受到了融入美国的安心。他们的结合,带给他的是制度上与精神上的融入。
这一次相遇,不知是对是错。我们都在寻找内心深处的那个Mr.Right,TA往往是能够填补我们最深处,未被满足的渴望的人。从小未被呵护的人,期望能被一生照顾。未完成的恋情,总是想要找一个相似的人,把剧情演完。这都是人性最本能的选择,无所谓对错,但接下来的发展,却让这两个看似互相契合的伴侣,走向悲剧。
莉迪亚,死了。他们的大女儿,是跳湖死的,自杀。
她本可以不这样,但她别无选择,只能用这种“无声的告白”,反抗来自家庭的压力。
就像战争中败亡的将领,只能用自杀的方式,无言地,向敌人叫嚣自己的愤怒与不甘。她死于这场结构化的家庭战争。
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生态系统,而系统就需要平衡。平衡意味着稳定,一旦系统中势力不均,如不能转变方式,取得平衡,那么等待着的,便是系统的崩溃。
莉迪亚的家庭便是从玛丽琳的转变开始,失去了系统的平衡。
玛丽琳医生梦想的夭折,并没有摧毁她的信念,她决心让自己的女儿莉迪亚去完成这个愿望。而她能够用来鞭策女儿努力的,唯有自己的爱。
在莉迪亚心中,这是一份有条件、有标准的爱。一旦不符合条件与标准,便会抛弃自己。所以,她战战兢兢、勤勤恳恳地按照母亲的意愿,过着没有自我的生活。她失去了朋友、她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只剩下母亲那份沉重的爱。
过生日的时候,母亲从来不会送她她喜欢的,只有她需要的书籍。《人体解剖学》,沉甸甸的书,画着让她恶心的人体器官。这不像是一份礼物,而更像是一个提醒,提醒她离那个目标还有多遥远。它是刺眼的警示,让人隐隐作痛。
而她的父亲,也并没有让她好到哪儿去。
李的心中,永远存留着作为黑头发的少数人,那小心粉饰的不自在感。他的孩子也都是黑发,他不希望他们也同自己一样,没有朋友,无法融入集体。
可是,他关注的,似乎只有这个。在他眼中,只要做到这一点,孩子们就足够让他放心。于是,莉迪亚听着电话里嘟嘟的回向,假装与朋友闲聊。因为她知道,这个举动,足以让他喜形于色。
这是不是很眼熟?父母将自己的期望,加诸在孩子身上,并用自己的爱作为束缚。孩子总是弱小的,渴望着父母的爱与赞赏。
于是,莉迪亚如同所有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满足着父母内心的渴望。可是,实际上,她没有朋友,并不想做医生,物理成绩不及格……
许许多多无法改变的现实,无法满足的期望,已经重重地压在了她的身上。还好她还有一个哥哥,能够暗地里、精神上同她站在一个阵营,让她不至于崩溃。
可哥哥是这个家庭的旁观者,早就想要逃离这个不重视自己的地方。他将要启程去往大学,开启自己新的生活,抛弃了自己的妹妹,莉迪亚。
这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家庭压力最大的时刻,她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唯一的援军,只能战败身亡。
其实,这个家庭里还有一个小妹妹。但她出生在这个家庭系统最不稳定的时刻,是这个家的隐形人。因此,整个家庭中,只有莉迪亚是压力的暴风眼,承受了所有来自父母的压力。
但凡她的哥哥或妹妹跳出来,吸引一点父母的眼光,帮她分担一些压力,她也不会走向最终的结局。因此,这个悲剧,是这个不平衡的家庭系统所致。
其实,除了这个故事中所讲述的家庭系统崩溃的悲剧。还有家庭,挣扎着用各种方式,维持着最后的平衡。
曾有这样一个家庭,女儿总是与母亲争吵,后来发展到逃学、惹事、自杀,真心让父母操碎了心。但随着一步步地走进这个家庭,才发现,原来有问题的并不是女儿,真正有问题的,是这对夫妻的婚姻。女儿只是一只无辜的“替罪羊”,她的叛逆,是他们潜意识中引发的,用来遮掩自己问题的“遮羞布”。
原来,这对夫妻早已经是貌合神离。妻子总感觉丈夫离自己和女儿越来越远,很多时候丈夫宁愿在外面与朋友喝酒,也不愿早点回家。可是,一旦女儿有了什么问题、惹了什么麻烦,丈夫便会更加关心这个家庭,甚至于站在自己一边教育女儿。于是,潜意识里面,这位妻子就开始试图更多地去惹怒女儿,让这个家庭中的人,能够因为“问题”而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而这种行为愈多,女儿的反抗就愈激烈,仿佛为了保持平衡一样,越压迫越斗争。可是,这种看似紧密的联系,才是这个家庭最大的问题。
人活于世,不得已活在各种系统中,心理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家庭系统……每一个系统,都像有生命般,会不自觉地寻求平衡。作为其中的主体,我们有时也会被它牵着鼻子走,无意识地做出我们自己也无法预料的举动,去保持内心和系统的平衡。
李与玛丽琳,想要用莉迪亚实现自己内心的缺憾,弥补自己不平衡的过去。这个家庭,也因压力集中在莉迪亚的身上,导致系统崩溃,悲剧收场。
但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有主动性的个体。
只要我们懂得愈多,总能够愈清晰地看待自己,愈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那样,即使我们处于莉迪亚的位置,我们也能够大声地喊出自己的告白,打破这虚伪的平静,而不是,去选择那黯然的、冰冷的、无声的告白,让自己的嘴,再发不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