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上《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虽然是节选,确是经典的片段;虽然在原文并不前后相连,但节选部分这篇朴素而经典,依然能做到语义连贯,说理透彻,结构思路严谨,可以算是我们学习议论文的范本。
我这篇文章就将通过对《劝学》思路的梳理,我们一起学习他条理清晰而严密的论述。
我们要特别注意作者在写作中,如何围绕中心观点展开分析,重点学习作者思路推进的方法。文章如何层层递进。
我们先来看一下,全文的思路。
首先,全文围绕“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这是论述的开篇,立论提观点。
其次,本论,分析问题,分析问题主要是阐述原因。从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入手分析,解说学习如何提高自己和弥补自己的不足。前者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后者学习在不改变本性之下,借助外界的学习,不断弥补自己。
最后,结论-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具体,要有可实施性,要把最基础,最重要,最根本的放在前面。作者从学习的方法态度上层层递进谈如何学习。
接下来我们分别从立论、本论、结论三方面具体分析,如何学习写作思路的层层推进。
【立论】
荀子只有简洁明了的一句提出中心观点。我们写中心观点时可以学习他,有一个关键词“学”和标题呼应。使得中心观点和标题有紧密联系,比如因果关系,解说关系等。
当然,我们写考场作文,开篇不必只写一个中心观点,还可以用多种方式引出中心观点。
例如:
(一)点出材料和题目的关键词,简单分析材料,快速而合理地提出中心观点。
(二)回应题目要求的所有任务和要求。
以上两条缺一不可。(开篇100-150字)
引出观点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一)联系时代热点问题、人们关注的人或事或者普遍现象,结合材料推出中心观点。
(二)引用名人名言,诗句,典故等等,结合材料推出中心观点。
(三)比喻、排比等,结合材料推出中心观点。
(四)提出问题,问句开篇,引发读者思考,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推出中心观点。
注意:可以用一到两段,但是论点位置要清晰。
【本论】分析问题,阐述原因。
我们注意观察作者论述怎么推进的。
先来观察第一层次:学习的意义。
这里用比喻论证,从自然之物的改变,到人工创造的改变、完善,再到君子学习之后的提升。先分析,再总结。君子的学习,先是向外,广泛地学;再是向内,不断反省;先是学习过程,再谈学习结果,从思想到行动的转变。论述层层推进。
我们再来观察第二层次:学习的作用。
先是借在生活实践中谈借外物的作用,从眼睛所见,到耳朵所听;从自己到他人;从陆地到水面;从能做到的事,借助外物,做得更好,到做不到的事,借助外物,变得做得到。从各种角度,层层推进地谈到学习的作用,能弥补不足。
【结论】我们也看思维导图:
荀子先抓住最重要的方法——“积累”入手分析。再从不停的积累,也就是坚持;对一个内容或对象不停地积累,也就是专一。这样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我们写作时也可以这样模仿,不断增加修饰语,使思考走向深入。
我们继续看下面的思维导图,体会这三个层次,荀子如何深入分析。
第一层:积累。
荀子从自然景物的积蓄到人的积累,从山到水,从行为到结果的分析,层层深入。特别是人的积累,从“善行”到为人品德性格的提升,从感性的善良,到理性的智慧,再到精神境界的圣心,写出积少成多,可以从量变到质变。
第二层:坚持。
这里比喻论证与对比论证结合,从条件到做法,到结果,不断对比,层层推进地推理
出观点。
第三层:专一。
这里继续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对比不同的条件,产生相反的结果,引发思考,再解说这种结果的原因。论述清晰而深入。
最后,我们看一下全文的思维导图:
当然,荀子文章是节选,我们写作时还需要补个结尾。
如果大家在写作时,也能像荀子一样,梳理个清晰的,不同角度,不断推进的思路,文章也一样会非常精彩。
欢迎转载,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语文生活馆”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