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专家的建议在专家中试行

图:网络

刷到一条旧闻。

在“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央行前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说:“中国居民应该开设个人养老账户,把资金交由国家规范管理。这样既能防止子女啃老,又能防止被孙子惦记。”

“居民开设个人养老账户”没问题,我个人的银行账户就兼有养老和预防大病等多种功能,无论专家怎么刺激消费,有的钱是不会轻易动用的。等一下——把资金交由国家规范管理?这是啥意思。依法纳税后的个人财产,凭什么交给国家、什么叫规范管理?我自己的钱,存的是国家的银行,难道说银行不规范?这简直就是对国家的污蔑。后面的话更离谱,而且纯属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我的子女啃不啃老,我的财产会不会被孙子惦记,关你屁事!

我以为这个视频在散播谣言,赶紧查百度。这一查脑子顿时懵了,论坛是真的,专家也是真的。专家的头衔还不止是央行前金融研究所所长,他还是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哦,妥妥的专家,只是不大著名罢了。据《北京日报》介绍,这次论坛聚集了国内外金融界精英,姚先生既然是精英,既然敢于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发表其高论,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又看了下新浪新闻,上面有图有文字。姚先生圆脸,白白胖胖,西装革履,红光满面地翘了二郎腿侃侃而谈。他提出的这个建议,考虑得十分长远。

姚先生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2050年,理论上预期寿命可以达到100岁,如果加上医疗的进步,甚至可能达到120岁。他的这个说法比较鼓舞人心,哪怕是谣言我也喜欢听。再过26年,人的预期寿命可以达到100岁甚至120岁,老汉今年年方71,不出意外,完全有希望长命百岁。

“然而长寿有风险”,姚先生话锋一转,“人活着,钱没了怎么办?”最大的风险是财富寿命,说白了就是没有钱。所以,你得开设养老账户,提防你的儿女和孙子。姚先生凝重地说:

“子女有充分的啃老动机,放在家里,可能孙子惦记着你的钱,可能重孙子惦记着你的钱,子女有充分的道德风险。”

原来如此!人家姚专家怕你没钱活不到120岁,完全是一番好意。“而个人养老金账户是自己的钱,儿子、孙子、重孙子想拿这个钱不太容易,这是给父母养老的,这个机制设置非常重要,所以长寿风险一定要充分重视”,姚专家强调说。

姚先生的好意心领了。但是疑问却很多。开设无论什么账户的前提是有钱,个人没有钱,甚至不知道啥叫账户,全靠或部分靠子女供养的老人怎么办?这类人想让子女啃老,却没那个能力;不仅没那个能力,还得啃子女。他们没钱,只好出力,要么摆地摊,要么帮忙带孙子。这部分人群,关心的不是钱没了怎么办,而是没有钱怎么办。其二,我的父母在世时,他们都有固定收入,但是平心而论,我从来没有啃过老,更没有惦记过他们的钱。如今我的儿女也没有啃老,而且还反对我们为下一代存钱,那么,所谓“有充分的道德风险”者,一定是指别人家的孩子了。我的孙子还小,才11岁,会不会惦记我的钱尚未可知,而我的重孙子——呵呵,天知道小家伙长大后肯不肯结婚、婚后是否愿意生子。那么,姚先生如此忧心忡忡,莫非是他的儿女爱好啃老,他的孙子喜欢掏他的腰包。如此推己及人,胸怀天下的专家,实在令人敬佩。

姚专家认为,个人投资理财极不安全,所以他急切建议推出默认制度。他的这个默认,我理解的是养老金发放之日,便自动转到某银行实行规范管理,不能拿去买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他没有说是个人否可以随意支取,例如偷偷拿来给自己的子女。估计应该不可以,不然如何防止啃老。

姚专家的建议本来有点搞笑,谁知更搞笑的还在后面:

他强调,如果出现投资亏损,应该对金融机构免责,“因为你自己选择了默认制”。

倘若亏了本,金融机构是不负责任的。

谁他妈选择了默认制?

明明是被默认好不好?

懒得多说。

我也有个建议,专家们最不差的是钱,为了严防儿女或孙子将资产转移到国外,不妨开设一个账户,把资金交由国家规范管理。

请各位带头试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