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四)此消彼长

人类的步伐越趟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文明越来越先进,伴随这个过程的是自然环境的逐步破坏和生态容量的逐步衰减。人类的脚步每向前一米,其他生灵的脚步就退后三尺。步步紧逼后,万物开始凋零。

科学家发现,地球前后有过六次生物大灭绝,之前几次都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地质灾害、气候剧变等外来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而最近一次却是由生命系统内部的某个先进物种所导致,这个号称先进的物种就是人类。人类出现以后,先是四处捕猎、赶尽杀绝,再是刀耕火种、砍伐森林,后又采矿建厂、污染环境,这些行为严重挤压了动植物的生存空间,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


《狮子王》这部经典影片讲述了小狮子辛巴成长的过程,先是老狮王被弟弟刀疤和鬣狗们谋害篡位,紧接着新的动物王国在暴君的统治下怨声载道,而小狮子辛巴则在磨练中不断成长,最后民心所望,借助大伙的帮忙成功夺回王位,世界重回美好祥和。这不仅让人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肉食动物,狮子王温文尔雅,而叛变的狮子和鬣狗们却阴险邪恶,“正义”的狮子捕猎就是草长莺飞,而“邪恶”的鬣狗偷腥却造成满目疮痍?答案就在于生态平衡,狮王心中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自然平衡。聪明的狮王懂得合理捕食、协调有度,而贪婪的狮王和鬣狗们则只会一味索取。以此隐喻,人类在大自然中的角色,就不太可能是那心地善良的辛巴,而是面容丑陋的鬣狗。


至于到底由于人类造成的物种灭绝多少,科学家给出了不同数据,有说几百万的,也有说几十万的,但不管怎样,物种一直都在大量灭绝中。即使没灭绝的物种,其规模和数量也在锐减。但有些生物例外,包括那些寄生在人类身上和周边环境的微生物,人类培育种植的农作物,以及人类圈养改良的家畜家禽和宠物,这些驯化的动植物也可称为人工物种。研究表明,家禽数量占地球所有鸟类的70%,其他野生鸟类占30%;家畜占所有哺乳动物数量的60%,而人类本身占36%,剩余4%才是其他野生哺乳动物的总和。可以看出,这样的物种分布显然由人类在主导。


表面上看,牛、羊、猪、鸡、鸭、鹅等圈养动物在生物进化中很成功,其规模数量比其他动物高出几个量级,而且几乎都能被细心照料,但背后的真相却不容细想。它们一出生就被安排在拥挤不堪的狭小空间里,紧接着被喂食各种激素营养以畸形成长,在毫无自由地度过一生后,最终被运往屠宰场。如果不巧遇上禽流感、疯牛病等突发状况,还要充当替罪羊。


可能你会说,小狗小猫们很可爱,都是人类的朋友,可问题是,它们一开始就愿意做你的朋友吗?人类的宠物,都是宠物祖先们在人类身边适应进化了几千上万年,以及人类主动培育杂交后的成果,那些丑陋的、不听话的,早就被人类淘汰掉了。尤其是当下,在不需要狗狗看家护院、猫咪捕捉老鼠之后,宠物们就要变得更加乖巧可爱,才会博得人们的欢心。有些人在失意时常会感叹人心不如狗,这话乍听有道理,但却不堪深究。这些人类的朋友,本来就是人为改造后的结果,对你忠心讨你欢喜也实属正常。人类的善恶,只是人类自说自话而已。益虫和害虫的定义,也是人类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