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相信很多人一张嘴就能背出一两首来。即使不能全篇背诵,对于诗作中的千古名句,很多人也能如数家珍。这些《无题》诗深情唯美,委婉含蓄,千百年来不知道感动了多少痴情儿女。
但是在欣赏这些《无题》诗的过程中,有一点让人非常的头疼。那就是这些诗美则美矣,但大多深情绵邈,绮丽精工,隐晦难懂。所以对于他的这些诗作历来争议不断,有些人把它理解为艳情诗,有些人把它理解为讽刺诗。
为了增加诗作的含蓄性,李商隐总是喜欢大量用典,所以在他的《无题》诗中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历史典故。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人们对诗作理解的困难性。然而,在李商隐描写爱情的诗作中,有一首诗却明白如话,深情唯美,这首诗就是《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关于这首诗,历来也是争议不断。有专家指出,《夜雨寄北》应该是《夜雨寄内》,是寄给内人妻子的;也有人说是寄给长安友人的。对此,我想说,即使这首诗是寄给长安友人的,但它表现在诗里的情怀,何尝没有对妻子的深深思念呢?非要将《夜雨寄北》改为《夜雨寄内》,未免就有些画蛇添足了。
无论是‘寄北’还是‘寄内’,有一点我们必须要知道,写这首诗的时候,李商隐和妻子确实是两地分隔的。当时,他在蜀地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僚,而他的妻子却远在长安。此外,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非常不幸的故事,那就是当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一年多了,但是他却不知道。
李商隐命运多舛,一生都夹在牛李两党之争中,仕途极其坎坷,终生困顿不堪。然而幸运的是,妻子从未嫌弃过他,对他始终如一。所以,我更愿意把这首诗理解为李商隐写给自己妻子的爱情诗。全诗即无典故,也无华辞,简洁质朴,却写尽了夫妻情深,写出了爱情最美的样子。
首句一开篇就感人至深。“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我心里没个准了!这一问,问得多好啊,一下子就勾起了人们的思念之情。羁旅之愁,思归之苦,诗人无法言说,一个关于盼归的问答恰是最好的话语。
既然无法言说,那就只能说说眼前的事情。眼前又是什么样的情景啊?“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人独居在巴山的一个旅馆里,孤苦无聊,愁绪万端。偏偏,此时的巴山雨水又多,夜夜袭来,绵绵不绝,就像一滴墨水滴在了纸上,渗透,蔓延,润湿了诗人心中满怀的思念。
一个“涨”字既写了秋雨磅礴,池水上涨,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情早已波涛汹涌。在这个不眠之夜,诗人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不就正像这不断上涨的池水一样吗?可以说“巴山夜雨涨秋池”尽管只是眼前风景的自然显现,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作者的思念之情。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作者心中的想象: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到家中,与你在西窗下一起剪烛长谈,再次把我独居巴山旅馆时的情景细细言说呢?世间夫妻情深的样子本就是如此亲切平常。这两句真是构思奇特,语浅言深,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众所周知,在唐诗中幻想别后重聚的情景非常常见。但是在以往的诗作中,诗人们一般都是把重聚时的快乐情景着力地渲染一番。然而,李商隐这首诗却新颖独特,不刻画重聚时的快乐,而把眼前所景色和心中的思念作为重聚时的话题,更见情深。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商隐对感情的性质体悟得非常之深。他把浓得化不开的情感,融注在一些看似简单浅显的语句中,反而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正所谓“情到深处淡如水”。简简单单的4句诗,明白如话,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念之情却何等曲折深婉,含蓄隽永。爱情最美的样子不就应该如此吗?
亲爱的读者,您最喜欢李商隐的哪首诗?欢迎留言讨论。传播中国古典诗词之美,需要你我的参与!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