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经常会纳闷「明明看的是同一本书,为什么有的人能将书中的知识信手拈来,自己读了感觉像没读一样?」
其实很正常,不同人思维认知的差距和读书习惯的不同,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水平也会呈现出较大差异。到底如何让读过的书在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今天酱酱和大家分享下如何做读书笔记能让阅读更高效。
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
很多人读了一本书书像没读过一样,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而良好的笔记习惯,是提高读书效率的关键。
1、转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大部分人的阅读是一种被动获取信息的方式,这是一种比较低效的学习方式。而做读书笔记能让你从被动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的思考,激发大脑的积极性。
2、加深对关键概念的理解
记笔记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进行压缩和内化的过程。把几十万字的书,压缩成几页文字或一张思维导图,这个过程不仅让你抓住了书本中的重点,还促进了你对关键概念的理解。
3、梳理逻辑结构和主线
当你阅读完一本书时,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如果你能很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主线,理清书里的逻辑结构,那么这个问题对你来说并不难。
4、温故知新,加深记忆
能做到过目不忘的人是天赋异禀,正常人看完一本书最难以避免的就是遗忘。人的记忆容量有限,做读书笔记是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有效途径。此外,更方便后续的回顾和随时检索,常记常新。
五种读书笔记方法
在认识到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后,和大家简单分享下几种常见的读书笔记方法。
摘录式笔记法
阅读时,可以把喜欢的描写或者认为重要的内容按照原文进行抄录。抄录时,能加深对文段的印象。很多人可以对读过的书进行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当你做足了量的积累,在写文章或论文时却非常有用。
摘录式笔记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明原文出处,页数和作者,以便引用和查询。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批注式笔记法
批注式笔记法是在书中标记重要内容的基础上,在空白处加上相关的联想和注释。这种笔记方法的优势在于其便利性,你可以边读边记,一边标注出对你有用的关键内容,一边记录下你的所思所想。
批注的内容可以多样,不管是字词句的理解,还是关键概念引发的思考,还是此时此地的想法,或是联想的相关案例都可以。应用的场景也很多元,不管是文学类书籍的阅读,还是专业的著作,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阿城《遍地风流》
批注式和摘录式笔记的共同优点是简单,但缺点也很明显,这两种笔记方式都是比较被动的笔记方式。这两种笔记方式对知识是「浅层次」的加工(或者说没有加工),不涉及信息的压缩和提取,后续对知识的记忆和提取贡献程度也有限。
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又叫 5R 笔记法。
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
简化(Reduce):下课以后,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背诵(Recite):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满地叙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思考(Reflect):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复习(Review):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在白纸上画三条线,来区分上课/阅读时,上课/阅读后,和复习时三个时间阶段各自需要做的事情。如下:
用这种方法记笔记,最大的好处就是很好地利用了记忆曲线,并有效加强理解和记忆。让你主动去进行关键词的提取,并及时回忆,加强你对听课/阅读内容的理解。
这种笔记方式非常适合课堂和具体章节的复习,因为每一节课讲的内容比较细分。但这种笔记方式也有缺点,一是它的内容承载量比较小,讨论的层面会比较窄且具体,不适用于构架知识框架。二是它的拓展性较差,当你有新的知识汇入时,很难在原有的笔记上进行拓展。
大纲式笔记法
大纲是结构化的笔记。当我们对书本的关注重点不仅局限于某一个部分,而是想从整体上对整本书的整体框架和逻辑结构有一定的把握时,可以熟练运用大纲式笔记法。
在书本目录的基础上,用大纲的方式将书本的内容进行压缩和呈现,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体系化笔记的好处在于,非常有利于复习。当你在进行课程复习,或者回想读过的内容时,可以边看笔记边进行回想。
这种笔记方式可以结构清晰地按照总分关系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但大纲笔记在某些程度上是受限制的,比如说除了总分关系外,它没有办法表达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所能承载的元素也有限。
思维导图笔记法
思维导图是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
思维导图的笔记方式对知识是「深层次」加工,绘制思维导图相当于是对信息重新进行编码,这种加工方式更有利于记忆和理解。
《穷查理宝典》
因为你要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压缩,不断地进行关键词的提取,分类、总结概括,类比,发散,找出知识间的内在逻辑。通过树形结构把知识进行串联,在搭建结构的时候,每增加一个主题分支就是一次新的思考和连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大脑是高度积极参与的。
如何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我们做下简单的解读。
1、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步骤
根据书的目录,大致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确定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
进行泛读,挑出哪些部分值得精读,并大概了解作者整本书想讲什么。
开始进行精读,在精读的时候,画出关键词,在思维导图上进行细节的填充。
填充完成后,进行进一步的删减和整理,最后完成整本书思维导图的绘制。
读书的方式有很多种,但经过这样的一番精细阅读后,相信你对这本书会有更多掌握,读书的效率也能极大地提高。而且,做好这张图后,隔一阵子就可以翻起来复习和回忆,非常方便。
《增长黑客手册》读书笔记
2、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这边想强调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像杂文、散文、随笔之类的文章,一般没有明显的结构。思维导图这种笔记方式更适合用于构建知识体系,因为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你可以:
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关联—和已有的知识体系产生联系
回顾—加深对知识的吸收
加工—联系实际进行输出
比如说《如何阅读一本书》就非常适合思维导图的笔记方式。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通过思维导图,不断层次化你的内容,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从而做到心中有网,融会贯通。
而且,这种笔记方式是可以无限延展的,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在原来的导图上进行新内容的添加,有什么新的感想和体会也可以加上去。
此外,自我检测和与他人分享是检验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很好的方式。比如说你可以拿着这张图问自己「这本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也可以和别人解释和分享。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这样一来,你就要用自己的语言去串联和描述书中的知识,不知不觉中就用到了「费曼技巧」。
3、用思维导图绘制读书笔记的难点
⊙ 提取关键词
相比于大纲笔记,用思维导图制作读书笔记难度在于关键词的提取。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建议避免使用长句。避免大段文字堆砌能极大地提升整张导图的可读性,而且提取关键词的过程是压缩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思考的过程。
在进行关键词提取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1:运用能阐明关键概念的词,名词为主、动词次之,辅之以必要的形容词和副词。
原则2:精简到不能精简为止。
⊙逻辑分类
逻辑分类也是思维导图中至关重要的部分。除了用「概要」进行归纳和总结,用「联系」来表达主题间的关系外,在思维导图中还可以灵活运用「笔记」、「标注」、「标签」来进行解释和分类。
① 总结归纳
在读书笔记中,用「概要」对各个主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是常用用法。「概要」在思维导图总分的主线逻辑上,加上了分总关系。
除了「概要」外,当你想对相似的主题进行归纳,或者进行内容的强调,可以用「外框」把这些主题框起来,并进行注释。
② 解释说明
用 XMind 做笔记时,当你想详细描述一件事情,但又不想影响整张图的简洁性的时候可以把大段的内容放进「笔记」里。在「笔记」里还可以进行分点阐释,让你的内容更清晰。
「标注」也是高亮主题内容或解释说明的方式。巧妙运用,可以丰富主题的内容层次,也可以避免大量解释说明的文字。
「标签」则可以起到很好的分类效果,也可以用来解释说明一些概念。如果有多个关键词,用逗号隔开即可(最好不要超过3个)。
除了用以上的方法来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外, XMind 还支持丰富的主题元素,可以用贴纸、标记、超链接、附件等元素来表达多元的信息。
以上就是五种常用读书笔记方法的介绍,各有利弊,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来进行选择。当然你也可以在不用的阅读场景中混合运用多种笔记方式。比如说在精读的过程中运用批注式笔记法,在进行整本书的梳理时运用大纲笔记法和思维导图笔记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