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连岳的文章。公交车上,饭后休息时都会看几篇,我赞同其中有很多观念,也试着去更新自己的观念。比如人要自食其力,多挣钱,变成一个“俗人”和“普通人”。
说起来你可能不大信,去年这个时候我还没工作——毕业三四个月,在家找工作找了三四个月,那时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想靠文字混饭吃,没有企业愿意雇佣我。那时的我想,迟早老子会牛逼,让你们瞎了狗眼。在三四个月找工作的过程中,渐渐地去面试到成了我一天主要做的事,很快我便被自己“感动”。你看我这么“努力”找工作,还是没有合适的,可能是运气不好吧?
这样的状态持续到了十一月初,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我大伯——常去拿菜的那个大伯,让我去找他聊一聊——能有一次和身家以亿元计的人聊天的机会,还是我的父母帮我争取的。
在聊天的过程中,他对说了很多有益的话,比如他说没人肯为你的作品花钱,就说明你写得不够好。经得起商业检验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比如大伯让我不管干什么,首先要养活自己,不能再“寄生”在家里。
说实话,随后的几天我并没有像常在电视剧会看到的故事情节那样——经过高人指点后,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而是带着不让他看不起我的念头,结合以前的想法,迅速确定自己要先做一段时间销售。后来机缘巧合来到这家单位,从距离上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从工资上来说是不得不接受的。当时每天会打好多电话,我都快吐了。每当想再辞职时,我问自己,你能干什么?你能为用人单位创造多少价值?你值多少钱?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身无一技之长,到哪都不会有人用你。那么好,滚去学习,去积累。
中间涉及到家人的一些变故,多少次的晚上,我蒙着被子在犹豫和痛苦地反省中度过,这些按下不表。我告诉自己,别人能干好,我也能干好。
一直到了今年四五月份,我的业绩才算勉强及格,收入也翻了一倍多(之前底薪是有多低),自己能有一些可以支配的钱以后,想看什么书,想写什么内容,想买些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了。从理财的角度来说,每月还是会存下一部分来应急。
期间,也让我对职业和爱好能区分得更清晰。
我现在也没多少钱,至少有一点让我开心的是,我找对了方向——精进技能,挣更多的钱,养活自己,养活家人。
看到你找实习单位,工作辛苦,有几次,我都生吞下好多话。因为那些话的份量实在太重了,它牵扯到你我的未来…
我想自己但凡有更强的挣钱能力,你就可以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还是那句话,第一份工作能养活自己就行。
生活没有钱是不行的,生活只剩下钱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经历过的人都说异地恋很辛苦,两个经常不在一起的人,彼此会有很多猜忌,看不见,摸不着,天冷了,连个暖被窝的人都没有,时间久了,难免感情会趋于平淡甚至于无。结果很多异地恋都没有好下场。我知道,在你心里,我们可能还算不上异地恋—可能根本就没恋上。
我也了解,你肯定要先选择工作,再选择别的。这些我都能理解,是真的站在你的角度理解。要是你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出于“让你有前途”的目的,我也会鼓励你留下来。虽然,这份前途里并没有我的影子,充满了太多不舍,像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去了更广阔的天地一样,你开心就好。
我在这里也不会甘于平庸,每天学习,精进业务,发展特长,挣更多的钱,总有一天我会以最不容质疑的姿态站你面前。
在梦里有好多次这样的场景:下班后去单位找你,然后一起吃我们爱吃的,两个都吃了很多,拉着手一起散步回家,昏黄的路灯灯光照在你的睫毛上,从侧面看,你眼带笑意。你会让我唱一首歌来助兴,每次唱完你都会说,唱得好难听哦。
希望有一天梦里想的能照进现实,即使因缘际会,没能照进来,无非是自己裹紧大衣,抖抖身上的雪,悄然前行,这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我坦然接受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