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法考时,法考的痛只有法考人才能切身体会:日夜颠倒、念念叨叨、心理脆弱、情绪在大起与大落间不断过山车……而在职考生,在工作的魔爪下,还要挤出残血去打法考这个boss,无疑难上加难。
我是2021年一战过的法考,客观题222分,主观题122分。作为一名29岁、理工科边疆的基层军官,相较一般在职,我的难度可能要再上几个level。俗话说,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连队百十来号兄弟,从吃喝拉撒、战备训练、教育迎检、到写材料、搞卫生、登统计,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于千头万绪中常年处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明天继续”的状态。备考的一年里,最让我焦虑的,不是题怎么就做不对,或者知识点怎么就记不住之类的问题,而是:考试的那个周末,怎么样能确保请到假。
这两年,身边参加法考的战友越来越多。然而,作为非专业选手,由于缺乏经验和指点,望而却步者有之,举棋不定者有之,浅尝辄止者有之,徒劳无功者有之,功亏一篑者亦有之。
看到大家的迷茫、纠结、焦虑,不禁想起去年那个在法考路上狼狈跋涉的自己。所以,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在康妈的陪伴下高分通过法考的经历,希望能给同学们,特别是备战法考的战友们一些启发和鼓励:我都可以,你一定可以!
一、要有明晰的战略定位
在开始备考前,请先问自己三个问题:①我为什么要过法考?②过法考会对我的工作生活有多大的影响?③我愿意为法考投入多少成本(时间、精力、金钱)?
我们应当明白,选择法考是人生当中一个重要的战略决定,而战略必涉及取舍得失,这道题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
战略决定战术,但总有很多人习惯于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根本没有弄清自己为什么要考法考,只是看到身边的人都在考,就跟风凑热闹。但是,法考并不是双十一头脑一热的剁手,它是一个极其持续、艰难、回报周期极长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动力、决心或者清晰的目标定位,你是很难说服自己一次次放弃休息、娱乐、陪伴家人的时间去投入到枯燥的书本中自讨苦吃,其结果必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有些同学,一会担心备考会影响工作、让领导、同事有看法;一会又担心加班耽误自己复习,踌躇不决、焦心劳思,人为给自己加了很多阻力。甚至有些同学,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证,发现不仅对职业生涯没什么帮助,自己反因考证而耽误了某些机遇。
而当你真正想明白了这三个问题,你也就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备考策略:觉得法考是自己摆脱现状唯一稻草的同学,那就什么也别想了,不计成本地投入,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觉得法考只是充实自我手段的同学,那就以工作为先,用剩余的时间抓住必考重点,最后结果随缘听命;工作较为清闲的同学,可以选择自学;工作较忙,时间成本宝贵的同学,则建议选择报班……
我当时的想法:自己人到中年也没什么一技之长,家庭常年分居、父母难以赡养,事业一地鸡毛,自己浑浑噩噩这么多年,无数次想努力做点什么却无从下手。过法考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律意识和自学能力,顺便为将来立足社会留条后路。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我所处的环境下复习备考会带来多大的非议和麻烦,无论是我的身体、精神状态还是对工作的影响,我都没办法再来第二年,所以必须万无一失、一考而过。
坚定了信念,其次就是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法考。这里借用毛主席那句名言: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法考只是个通过性考试,而非选拔性考试。它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并不要求你成为一个精通律法的精英,甚至不少人裸考过客观题的。许多不明就里的同学听到“司法考试是最难的考试”
“某某某法律专业毕业的考了好几年都没过”之类的传言就望而却步,还没开始学就先列了一大堆困难:非法律专业的没有“法律思维”、工作以后时间不够、自己记忆力不行……还有的人,学着学着,遇到点瓶颈、错的题一多就崩溃了,开始自暴自弃。我有个战友去年跟我同时复习备考,前期学的都非常扎实,中途因为出任务中断了一个月,回来以后就感觉自己来不及了,再加上那段时间做模拟题正确率不高(其实模拟题大家都对不了几个)就断定自己肯定考不过,在考前一个月放弃了,连考试都没参加。结果,很多平时学的远远不如他的人,最后都考过了。在我看来,这就是属于典型的自己把自己吓住了。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法考毕竟是个通过性的考试,是有一定筛选性的,势必会将大部分人拒之门外,不会如四六级那样皆大欢喜。法考的难点不在于多精深,而在于知识体系的庞杂,注定要花大量时间去记忆、消化。绝非临时抱佛脚可以通过的。但网上很多人出于利益考量,拼命兜售所谓速通法考的攻略、经验,我见过最离谱的是知乎上《在职宝妈零基础3天一战高分过法考》的文章,真是buff叠满。但真正亲身体验过的人都会对它嗤之以鼻。还是那句话,吹牛逼谁都会,我过了以后,也可以轻描淡写地来一篇“在职军官零基础3天无痛高分过法考”来吸眼球、引流量,但我还是选择将实话告诉你:法考不难,但想过肯定要花一番功夫,不要妄图找什么速成捷径,听课、看书、做题才是唯一的王道。试想,如果法考不难,那它的含金量跟市面上那些交钱就能过的证书有什么区别呢?你还有考它的必要吗?
最后呢,我还想再强调一遍:法考只是个通过性考试,通过性考试的全部意义就在于那个证。它不是灵丹妙药,不会让你成为诉讼断案的律师法官,也不是让你来研讨学术理论,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紧扣“做题-得分”这条主线,不要陷入实案纠纷、学术探究甚至饭圈撕逼等任何可能分散你精力的牛角尖中。这不是功利,而是对法考负责、对自己负责。倘若真的对实务、理论有兴趣,等跨过法考的大门,广阔天地,任君驰骋。
二、报班、教材与老师的选择
这也是法考领域最经久不衰的话题了,但我觉得其实是最没有价值的话题。关于其中的优劣,各种经验帖已经分析了很多了,我讲一点个人的主观认识。
需不要报班?
标准答案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人而异。
如果你非常自律、可以轻易排除外界干扰专心学习,或者是那种从小到大没为考试发过愁的学霸,我觉得完全没必要报班。我军校时,有个哥们,花50块钱在旧书摊上买了全套上一年的法考资料来听听免费课。我还问他,每年法律都有修改,你拿去年的书不怕学错?人家很自信地跟我说,改了改不了多少,那几分我不要了,送给他了。最后以412的超高分过司考(那个时候通过是360分)。去年某机构万人模拟考时,有好几个人考出了近乎满分的成绩,当时就有教了十几年法考的名师坦言自己也考不到这样的分数。你要是这样的学霸,报班不仅是对你金钱时间的浪费,也是对老师的一种消遣。
如果你是法律专业的在校生,我觉得也没必要报班。首先,你在学习多年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定法律基础;其次身边很多同学都在备考,有学习的氛围;最后,院校里那么多教授老师可以随时请教,完全没必要舍近求远去报班。
但如果你是在职考生,并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学霸,我还是建议报个班。要声明的是,我没有报班,这并不是因为我不想,而是实在因为工作性质原因没法报,报了也没网上,所以孤军作战的痛苦,我是有切身体会的。首先,因为没有人督促你,再加上工作中的鸡零狗碎,拖延、惰性反复发作,学习进度赶不上;其次,因为身边没有指点攻略,所以只能白白浪费本就宝贵的时间精力去踩坑;然后,身边没有共同备考的人,没有交流、倾诉,一年来的心理压力要么宣泄在家人身上,要么倾散到工作当中,结果就是恶性循环。
当然,上面的这些原因都还好克服。最重要的原因是:主观题!实事求是的说,我身边备考的朋友,很少客观题不通过的,几乎所有人都是被主观题刷下的。我个人甚至恶意地揣测,主观题就是考官为了将我们这些非法学专业的人拦下而故意设置的。因为客观题,可以通过大量地刷题来提高,但主观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上来就让你长篇累牍地论述,还要用法言法语法条,作为非专业选手经常是想训练却无从下手,心里知道答案又写不出来。主观题最恶心的是,他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没有人给你批改,你做完题连对错、能得几分都不知道,更遑论改正提高。平心而论,我觉得自己去年学的很扎实,所有的知识点,我基本都能背下来,客观题也考了222分。但备考主观题依然非常无力。好在康妈人善,虽然没有报他的班,但是有问题询问他,他要有有空也会细致为我解答,帮我纠正了许多大的错误,最后艰难拿到了122分。这也是我推荐齐贤教育的原因,很多大机构,虽然有名,但是扩张太快,实际任教的都是刚毕业的学生,自己也才过法考,并没有指点、批改主观题的实力,也希望齐贤后面发展大了,不要走上同一条路。而且对很多已工作的考生来说,报班的学费不过一个月工资,但是能省下大量陪家人、工作的时间,也很划算。当然啦,对我这种穷B来说,如果让我再考一年,我可能只会报个主观题班,追求极致性价比。
总而言之,自学就像坐公交车,报班就像出租车,都可以到目的地,无非就是每个人衡量自身条件后来决策。不管你怎么选择,当你上了车之后,就不要再三心二意、浪费时间了。
教材与老师选择
这是撕逼最严重的话题。搞不懂,一个传道受业的领域怎么搞的跟饭圈追星样,互相拉踩,我觉得这不仅无聊,更是对法律独立自由之价值追求的讽刺。应该说,现在市面上的老师,都可以放心大胆地闭眼选,经过这么多年的大浪淘沙,水平不够的早就被卷出局了,留下的老师带你通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很多人高估了老师的重要性,对于考试来说,听课最多只占30%的比重,70%还是靠自己背记和练习。
当然,不同老师的风格还是关系到你的效率和时间,所以在这里,我简单分享一个我的选择策略。特别声明,以上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我始终认为,法考只是一个通过性考试。考试,就是答对题,不要对它寄予太多不切实际的期待。老师也没必要整那么多虚头巴脑的,要真想听段子,那就去德云社、去看脱口秀;如果想学法学理论,那就去网上听公开课、看文献。我不反对老师上课讲的有趣,但其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而不是给自己吸粉、带流量。还有些老师,学术水平很高、功底深厚,但偶像包袱太重,喜欢在课堂上夹私货,兜售自己的观点,卖弄法律知识,常离题千里,如果对于在校考生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提升法学素养的途径,但对本就时间宝贵的在职考生来说,未免太不友好。
刑法,我坚定地选择柏浪涛。我觉得他是最没有争议的,课上的既不枯燥,也不冗长,十分适合应试。民法体系太庞杂,记忆难度太大,我辗转换了几个老师,最后选了孟献贵(李建伟也真心不错,只可惜不教主观题)。有人说孟献贵教的太简单了,这不错,但是我说句真心话,对在职考生来说,就算教的深入,你能记住吗?记住了,你能得分吗?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刑法像高考数学,严谨、答案比较确定,容易得分,民法就像高考语文,记住重点主干的知识点后,剩下的就靠运气蒙,投入太多精力回报不成正比。民诉法,我选的是戴鹏,别的老师没听过,但戴鹏的课简洁、高效,书写的也很不错。刑诉是我觉得最难的一门法,一开始因为戴鹏的缘故跟的左宁,但是直到考客观题的时候还是一头雾水,后来考主观题的时候就去跟向高甲,感觉摸到了一些门道,如果再来一年,我应该会跟向高甲。行政法,徐金桂和李佳的课我都听过,感觉各有千秋,都可以。三国法,知识点相对较少,我随大流跟的杨帆,去年她猜中的题比较少,我三国得分也不多,但是她讲课还是很不错的。理论法,我强烈推荐杜洪波老师,就图他的几页纸,考前能省很多事。而且杜老师讲课也很实在,没什么虚头巴脑的。顺便一提,杜老师人也很好,去年考前焦虑,给他微博发私信,杜老师居然都一一回复我了,十分感动。商经法,我跟过鄢梦萱、郄鹏恩和刘安琪,相较起来,我觉得还是刘安琪比较适合在职考生,比较省时间。
当然啦,每个人的风格不同,爱听的讲课风格也不同。所以,在老师推荐上,我觉得最没有参考性,实在不行大家可以都听听,觉得谁讲的最容易理解就选谁。另外,老师的私德、八卦跟他的业务水平没有必然联系,要始终清楚认识到,我就是来拿证的,又不是来交友追星的,把精力集中到知识点上。
三、时间安排和复习顺序
复习是越早开始越好吗?
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是的。网上有一种很迷惑人的论断:法考没必要太早开始,太早开始到后面反而会忘。对此,我只想问,你以为你后开始就不会忘?法考本就是一个学习-遗忘-复习的过程。遗忘是不可避免的,但每经过一次循环重复,你的水平都是在螺旋上升。很多概念,你第一次可能要理解很久,结果第二次稍微一听,就明白什么意思了,第三次甚至看看书就懂了。就像一个多年不拿球拍的运动,重新开始打球就是会比萌新上手快。以我为例,我第一遍学刑法用了将近两个月,可是学到后来,我一个上午就能把所有刑法的知识点过一遍。而那种“法考没必要太早开始,太早开始到后面反而会忘”,就像是“吃三个馒头才能吃饱,所以前两个没必要吃”一样荒谬。特别是对在职考生而言,你永远无法预料备考途中会发生什么事,可能是公司有重大任务、可能是家里用重大变故、可能是个人有急事,这些都会打断原本的备考节奏。
而法考知识点的庞杂冗繁和更新速率又决定了二战所付出的成本必然比一战多。我们都希望能180+108过,这样付出的成本最少。可是,法考的偶然因素太多,倘若一不小心179或107,就得第二年再战。考虑到遗忘的速率和法条的更新,比重头再来也轻松不了多少,倒不如狮子搏兔亦用全力。通俗点来说,假设需要投入1000小时才能过法考,你每年投入800小时,连续两三年都不一定能过,如果投入1400小时,一年稳过,这笔账怎么算?
在介绍时间规划之前,还想给大家两点建议:①学习时,一定要坚持听一节课,看一遍书,做一遍题的方式。很多同学为了图快,或者是因为听课最轻松的缘故,把听过课等同于学过习,看似进度很快,很多知识点听过后也以为理解了,但只有通过做题,才能检验是否真能掌握运用。否则就是雨过地皮湿,再回首空空如也。我当时的方法是,听完课,就把知识点做成思维导图,接着做真题,做错的当即回去翻书,这样的方法看似麻烦、笨,但是二轮、三轮复习的时候因为记忆深刻进度飞快。②每天一定要拿拿出一个小时时间复习。一共八门法,如果真等全学完后再复习,估计前面学的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所以,每天趁着印象最深刻的时候把前几天所学简单回顾一下,这也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当时就用自己画的思维导图复习)。这样等你正式开始第二轮时,其实你已经把所有知识点复习了三四次了。
我是从三月份开始复习的,因为基层杂沉的事务,基本上只能利用午休、晚上熄灯后和节假日看书学习,为了能多点时间,我卸载了抖音、B站和所有的游戏,把知识点抄在笔记本上,平时开会、等人时抽空看一会,更零碎的时间就在手机上做几道选择题,算下来每天平均能投入4-5个小时,当然中间也有将近两个月因为小说、游戏、工作等原因而懈怠,气得痛骂自己没出息,甚至一度想放弃,好在最终坚持了下来。大致的进度是:
第一轮:三月份至四月中旬,学习刑法。四月中旬到六月学习民法,并把刑法回顾复习了两遍。六月到六月中旬学完民诉,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学完刑诉,期间将刑法、民法各复习了一遍。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学习行政法、行政诉讼,并将民诉复习了一遍。八月上旬到九月上旬将理论法、商经、三国法学了一遍。
第二轮:在学习理论法、商经法和三国法的过程中,我把它们所有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都整理成了15页思维导图(有点类似于瑞达的小蓝皮)。在第二轮的复习过程中,我没有花专门的时间再去复习这三门小法,而是每天上午拿出一个小时把这三门小法的知识点从头到尾过一遍,到考试时,基本已经滚瓜烂熟了。九月上旬至十一,我按照“看一遍书、做一遍真题”的把刑法、民法、民诉、行政又过了一遍(刑诉太难了),这里有个小经验,就是用手机刷题比纸质刷题快,还省去了对答案的时间。十一到考试前的小半个月,就一直在做机构的模拟题,最后考前三天,跟着老师的直播过了一遍。
客观题考完以后,一个最大的感受是好像刷了一年的黄冈密卷,结果考试考体育。当时以为自己铁定过不了,结果就报复性地玩了七天,等到出成绩发现自己222分的时候,连忙滚去复习。但主观题怎么学,自己也没有主意,加上也不剩多少时间了,就看了看老师们的主观题答题技巧课,然后把历年的主观题真题做了一遍,遇有实在想不通的就私信问康妈。实事求是的说,效果并不理想,好在前期知识点记得扎实,最后混了122分。回首再想,有几个感触:①理论法没必要花时间,这个就像考研政治题,高也高不到哪去,低也低不到哪去,只需要把杜洪波老师的几页纸背下来,考场上先套模板即可。②民诉、刑诉多学学如何查法条。因为诉讼法多为程序性的、死的,其答案基本能在法条里找到。而它的内容也极多,如果靠记忆有点得不偿失,还不如多练练如何翻法条。③刑法主观题一定要认真学。刑法如同理综,是付出和回报最成正比的,也是得分最可控的,一定尽可能地都拿下。③民法要注重重者恒重,关于物权、侵权责任等重点主干,其他零碎知识点随缘。④行政法和商经法最好都别放弃,因为你不知道今年哪个简单,不要冒无谓的险。我去年就是只学了行政法,因为我看往年行政都比较简单,而且翻法条也好找,谁知去年行政考的都很活,感觉都没复习到点上,商经反而很简单。临时想去做商经,想起来自己一个月都没复习过商经,只好硬着头皮去啃行政。其实,在有客观题的基础上,同时复习两门的主观题并不需要额外付出多少时间成本,但却会让你在主观题争分夺秒的考场上从容很多。
最后我想说,无论你学了多久,但最后几天你都会感觉来不及、时间不够用,所以越早开始学习之旅,给自己留的容错率就越高。同时,最强调一遍:法考是通过性考试!你并不需要学的多么多么扎实,只需要比其他90%的考生学的好就行,所以给大家分享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不一定要在意几道题甚至一两门法的得失,只要最后能坐到考场上,只要最后能把卷子写完,就是胜利!
四、几个技术性问题
前面谈的这么多,都属于战略问题的范畴。我一直觉得战略决定战术,当把大的方向搞明白后,具体的实操问题可以具体分析,只要花心思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为了让大家少走些弯路,下面介绍我的体会。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如何平衡听课、看书与做题的关系?
听课也好,看书、做题也罢,其实都是一个目的:掌握知识点。所以三者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就效率而言:做题>看书>听课,但就是因为不会做题才去看书,因为看不懂书才去听课。所以,听课让你理解书中的概念,把原本不懂得地方记下来。听完一遍课后,这边书你不一定能记住,但应该都能看懂了,后面就应该自己看书复习,只有还是实在理解不了的地方再听听课。因为听一章课的时间,足够你看五、六章书了。而当你把书反复看个四五遍以后,就应该把绝大部分时间放在做题上,只有当题目做错且看解析也不懂得时候,再像查字典一样去翻书。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如何取舍客观题和主观题?
说实话,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我根本没有管主观题。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先把客观题过了再说,主观题实在不行可以明年考,不然一年时间就全浪费了。
但正如我前面所言,在经历过法考之后,我猛然发现身边几乎没有人被客观题刷下来的,甚至有些裸考的人客观题也过了。仔细一想,客观题的通过率在40%左右,但是实际上报名的参考率也就70%,其中还有相当多的纯裸考选手。再加上这两年客观题考的非常活,基本上跟平时学的、做的真题没什么关系,大家不管学的怎么样最后都要靠蒙、靠司法部提分。
因此,我有一个暴论:客观题能过的不一定能过主观题,主观题能过的一定能过客观题。所以,如果再让我来一次,我会选择直接不管客观题,从最开始就学主观题。因为主观题考的差不多都是法考中重者恒重的知识点,练了这么久的如何作答、论述,你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运用,肯定炉火纯青,可能客观题得不了高分,但通过的问题不大。而在备战主观题时,你比绝大多数客观题考完再学主观题的同学,优势就太大了。
(三)多选题和不定项选择题总错,咋办?
这也是大家非常头痛的问题,单选题还可以靠排除法来解决,但是多选和不定项选择基本上就没对过。其实也是有诀窍的。要声明一点,以下只是我个人的猜测,没有任何证据证明。
大家考了这么多年试,应该都会有深刻的感悟,一定要先把能拿到的分拿到手。所以,在做客观题时,一定要把时间多放在单选题上,它的回报性最确定。(很多同学可能会不屑,就算单选题全对,那也到不了180啊。这就是没经验,按照裸分来算,相信没几个能过180的,最后还是要靠司法部提分。这个时候,一道单选题的分值可能是3-5分哦)
然后,再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一道不定项选择题的答案是ACD,张三的答案是A,李四的答案是ABCD。你觉得哪个人的水平更高。我想大概率是李四。但如果按照明面上的得分规则,两个人都是0分,这就没有区分度。所以我觉得在最后改卷的过程中,肯定是有权衡的,比如说一道题3分,答案是ACD。全对得3分,少选或多选一个扣2分,少选或多选两个不得分。甚至有可能是,一个选项1分,多选/少选一个扣1分。也就是说,即使是做错了,也跟根据选错的情形适当打分,这样才科学、合理,能把不同水平的同学区分出来。
所以我劝大家,多选题不确定这个选项该不该选的时候,就选它。不定项选择题,不确定该不该选的时候,就不要选。实在不知道这种题该怎么选的时候,就直接ABCD。虽然这是投机取巧的邪路,但有一个妹子连续学了两年都没过客观题,今年干脆摆烂没复习,考前一天我跟她说,你好歹去试试,实在不行就用我这招,居然181飘过。
(四)感觉自己状态不好、总是拖延怎么办?
在长达一年的反馈周期里,高强度、持续性地投入学习本就是反人性的。实事求是地说,与高考相比,法考无论是在知识量还是难度上都是弟弟,法考的通过率比之一本也高了很多,可为什么很多985、211毕业的同学也考不过呢?就是因为高中有老师、家长的督促,有各种模拟考试的反馈,有大块、专门的时间和周遭的学习氛围。这些,都是在职考生所欠缺的,特别是在出于身边的人出于各种原因,都不太希望你法考,你甚至要瞒着所有人偷偷学习的情况下,想给自己找到不学习的借口,简直太容易了:工作太忙、心情不好、身体不舒服、想放松一下……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大家报班的原因。
当然,如果你选择自学,却经常感到状态不好、拖延症严重,也不必太过苛责自己。要知道,大家都一样,这里教大家三招:
[if !supportLists]① [endif]固定学习时间。要想杜绝找借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某项行为成为自然的习惯,找到每天很少被人打扰的时间,比如午休、比如晚上十点到十二点,然后把这个时间段固定下来,每天这个时候只学法考。这样的效率会很高,而且能有效防止琐事分心。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不要刻意追求“好状态”。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有思维清晰、灵敏,一口气学四五个小时、做几十道题都不疲惫的好状态。但要认识到,这样的好状态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绝大部分的学时间内状态其实一般,但状态不佳并不是不能学,更不是逃避学习的理由。村上春树有句话:正是因为今天不想跑步,所以才要去跑。其实所谓的好状态,靠休息、靠唱歌游戏运动娱乐、靠等是等不来的,只有在学习中才能唤醒。就算自己再不想学,就算自己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也要强迫自己坐到书桌前,看着看着,状态就回来了。正如以前教体育的教官跟我们说的,克服训练懒惰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到训练场去了再说。
[if !supportLists]③ [endif]用计划和规划来对抗拖延症。Dealine永远是拖延症的死敌,每当你想等一等在学、休息两天再学的时候,就翻开书本的目录给自己制定计划。比如我4月到5月中旬要学完刑法,那么我4月20日前就要学完则总,20日-27日学完刑罚论,27日到5月10日学完分则,最后5天复习回顾。然后继续分解,今明两天要学到哪。这种自己制定计划并分解任务的方式,会让你觉得自己对学习有掌控感,有效抑制拖延。而且这样一来,你会猛然发现,时间真tm不够用了,然后很自觉地滚去学习。
(五)知识点记不住怎么办?
对于法考这么多知识点来说,记不住很正常。考试也不是你能把知识点倒背如流,但是当你看到一个题或者知识点,比如“罪刑法定原则”,你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考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即你所有的记忆应该是枝干分明的。所以,我建议大家把每本书的目录好好背一背,这个其实就是知识点的脉络,也是考场上翻法条的大致顺序。
对于三国、商经、民诉、行政、宪法、法制史这样的小法,我还是建议大家整理出思维导图,依次背记下来比较稳妥。对于刑法、民法、刑诉这样的大法,其实可以用小蓝皮结合做题来理解,效果更佳。
不知不觉间跟大家聊了这么多,以上呢,就是我学习法考一年以来的心得体会。水平所限,说的不一定都对,但这已经我所能认知范围内的经验秘诀了,希望能够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也希望所有在职同学的备考之路能顺一点,再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