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终于完成了我的《人性的弱点》的读书分享,我的第一次读书分享,虽然整个过程手都在不停的抖,声音也有点颤。但我在上面说,他们在下面笑。
其实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毕竟我自己在写稿子、读稿子的时候都没什么反应。
分享完后,他们说像是听了一场脱口秀。
虽然在我的分享里说了一些我不需要的原则,但这仅仅是根据我自己的工作、生活来说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能运用到的原则也就不同。
-------------------------------------
自从写完毕业论文后,这是我写文字写得最多的一次。以前800字的作文都会让我憋好久,这次我竟然写了1600多字。(这次分享稿,我从上周日就开始写,直到昨天晚上才写完)
卡耐基在这本书的自序中写道:这本书,即为一本行动之书。
很遗憾,4月我除了把这本书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我有点强迫症,读书必须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翻了一遍外,根本就没有去践行这本书的内容。而且在翻完这本书之后,我也基本上忘了我在这本书里看了什么内容。好像看完后也没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唯一有印象的就是书里的每一个点都举了很多的例子,一本书大概百分之80都是写例子的内容。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这本书里的“使用本书的九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这样写到的:“1.若想让此书发挥最大效用,有一项要求不可或缺。这一点比书中任何原则或技巧更重要。除非满足了这项要求,否则一千条理论对你都毫无意义。如果满足了这一点,那么你无需学习任何建议就可以成就自我。
这个要求是什么呢?那就是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坚定决心。”
当时看到这点的时候,我就心想:糟了,完了,我既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也没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坚定决心,特别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那我还需要读这本书吗?我还有继续读下去的需要吗?
当然,我是不可能不读的,毕竟还有个分享任务嘛。那我应该怎么来读呢?
对于读书,猫叔(剽悍一只猫)在他的书里(一年顶十年)写过:用,才是更好的读
那如何来用呢?猫叔提出的方法是:写践行清单
“读完书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有哪些内容是我用得上的?
需要一条条列出来。
第二个问题:针对每一条内容,我该怎么做?
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写出来,你得到的就是一本书的践行清单。
写践行清单,你不仅要思考哪些内容是自己用的上的,还要去琢磨自己能怎么用,接下来该怎么做。”
所以,我又把这本书拿过来,翻了翻目录,每章的小节和在书里划线的地方,在书里划线,其实就是为了证明自己读过,写了份我自己的践行清单。
1、 真心实意地感谢他人、赞美他人
感谢他人经常做,但赞美他人就很少了,总感觉赞美的话还没说出口的时候,我可能自己就先脸红了。
那该如何赞美他人呢?
比如:朋友发的朋友圈,一般朋友发的朋友圈,我是只点赞,不评论的。
现在我可以不光是点赞,还可以试着去评论下他们发的照片具体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但如果是面对面的赞美,那就有点困难了,可能还没开始赞美,我就逃走了。
2、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其实我挺不明白这一点的,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阅历、见识、价值观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向、深度也就不同,为什么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后,之前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就合理了呢?
虽然自己还不太明白,但也要尝试着在生活中去做。试着去理解我奶奶为什么总是那么积极地给我介绍相亲对象,虽然我每次都没答应,毕竟我俩每次的不愉快,都是因为这个话题,试着理解为什么她就那么想要把我嫁出去。
3、 真心实意地让对方知道他有多重要
我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内敛的人,不会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什么都放在心里。虽然和书上举的例子不一样,但我还是想尝试的向我的家人表达:他们对我很重要,我很高兴我的生命中有他们。
写完这几点后,我发现自己根本就写不出来了。因为总是想不出这些原则应该用在哪些地方,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去做。看到这些原则的时候觉得很有道理,可真正去思考应该在什么地方践行这些原则的时候,却什么也想不出来,这可能就应了网上流行的那句: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不是这些原则不好,而是我根本就不知道用在什么地方,该怎么做,或者直接不做。
不是有句话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吗?我给自己的评价是:思想的矮子,行动的初生婴儿,根本就不会做、不去做。
而且要真正践行这本书上的原则,对我来说真的挺难的,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是关于人际关系的,就像它的英文书名所说的: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直译过来就是: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
在工作方面,我目前的工作内容挺简单的,需要和他人交流的内容也少、接触的人也少,在写践行清单的时候,我尝试在脑海中把这些原则和我目前的工作连在一起,发现我很少会用上书中的这些原则。比如激发他人的需求,就我的工作,我需要去激发他人什么需求?他们有什么需求可让我激发的?激发他人内心深处的高尚情操;循循善诱,让对方自行得出结论等等,这些我好像根本就用不上。我们之间的交流都是直截了当的。
而生活中,我是一个不喜欢和别人交往的人,很多时候我更喜欢一个人待着。在和朋友聊天时,也是他们主导着谈话内容,我做一个倾听者。
之前我表妹给我说,她说她很难想象我一个人是怎么生活的,其实我也不太理解她为什么就算各自玩自己的手机,什么话也不说,也要和朋友待在一起。
有一次我们要坐公交车去我们遂宁圣莲岛玩,但不知道在哪里坐车,她第一反应是拿出手机给她朋友打电话,而我是拿出手机查地图,可能也是因为我在遂宁没啥朋友。这就是我俩之间的不同,她害怕孤独,我享受孤独。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自己与社会相处的方式,我也有我的,就目前而言,我挺喜欢我现在的这种方式。如同书里所说的: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