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日行程终于要结束了,本来说想拍点照片,发些视频的。不过后期觉得实在是没啥必要,毕竟小红书那么发达,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如汗牛充栋,在此就不再赘述了,仅就个人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来香港旅行的人员构成,自然是我们内地访客占据数量大头,不过欧美西方人士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多,并且多为自由行的散客。其旅行团多为老年人,这从侧面说明这些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是相当严重。我在滨海的公园内漫步的时候,居然惊奇的发现,在热爱跑步锻炼的人群中,已经很难看到高大的欧美白人的身影。相反的,除了本地土著之外,皮肤黝黑的南亚裔人士倒是不少。余不甚唏嘘,时代说不准真的是变了。
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人士不太好说,毕竟仅仅从外观上不易区分,不过估计应该和内地旅游城市差不多。从文化上来说,日韩迟早是要重新回归他们在东亚历史上的本来位置。在景区排队游玩之时,在我前面两个日本女学生闲的无聊,熟练的翻看着小红书里面的视频来打发时间。如果不是因为手机上有日文字幕,当“小红书”三个大字出现的时候,我真的以为和在国内没啥区别。同样的,在海边一处滩头景点取景拍照时,身边一位日本妈妈,柔声细语的招呼着自己的两个宝贝摆pose拍照。年龄最小的女孩穿着一身传统和服努力配合着自己的母亲,全家上下可谓是一团和气。看着如此温馨的场面,实在是和脑海中非常有精神的样子相去甚远。也许,这才是生活中真实的状态吧。
不过最令我吃惊的是,来香港的东南亚裔人士非常多,如同过江之鲫,绝不可让人小瞧。可能是香港在地理位置上距离不远吧,各大旅游景点能看到大量东南亚国家来的游客,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以年轻人和年轻家庭居多。可以想见,以后随着内地城市逐步走向开放,东南亚国家游客一定会成为来华的主力军,甚至可能会取代日韩欧美,成为消费能力最强的人群。
香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确使它显得与众不同。当你站在香港街头,看着不同面孔,各种肤色,操着不同语言的人群从你身边匆匆走过,你才能理解什么是国际大都市,这绝不是只有高楼大厦就行的。和香港相比,很多内地城市的确相形见绌,只能称之为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而已。
走在尖沙咀街道上,两旁建筑物大都已经陈旧不堪,很多地方都在做局部的装修和翻新,难免让整个城市显得老气横秋。不过,天底下从来就没有什么新鲜事,从如今的香港身上,应该能够看到内地很多大城市未来的影子。在大规模基建已经步入尾声的阶段,如何更好的保护每个城市自身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才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港依然是前卫的。东方之珠虽然回归已近三旬,然而时间无法改变她美丽的容颜。香港也许有着种种缺点,比如物价昂贵,通勤成本高,但是凭借着优良的服务和人气高涨的国际知名度,这位美丽的贵妇人依旧珠光宝气,光彩夺目,让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