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采蜂蜜,就不要踢翻蜂巢。如果你本意想为他人好,就不要批评和指责。
当受到别人的批评时,我们通常的第一反应,就是为自己辩解,这不是某些人的缺点,是人性的弱点。
有这样一个案例:
俄克拉荷马州的乔治·约翰逊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管理员。他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确保职工在工地上都佩戴安全帽。乔治每次看到不戴安全帽的员工,都会拿出管理者的权威,命令他们一定要戴上安全帽。员工们虽然当时妥协了,但是等他一走开,就会立即把帽子摘掉。
面对这样的状况,乔治决定换一种方式。每次他看到没有戴安全帽的员工,就会很体贴地问他们帽子的尺寸是不是不合适,或者是戴起来不舒服。然后他会很亲切地说明安全帽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建议大家都戴上帽子,保护自己的安全。这个方法很有效。员工们不再有抵触情绪,违规的频率也显著降低了。
批评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会使人产生抵御心理。批评也很危险,因为它会伤害人们的自尊心,打击自我的重要性,并引发别人的不满。
如果你是出于好意,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好。何 当想要批评他人时,就给自己点时间,想想看,批评的本意是什么。为何不把批评换成委婉的建议,建议总是会比批评更容易让人更容易接受,达到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