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嘱咐

《母亲的嘱咐》

作者|邢渭林(陕西丹凤)

农历7月13日,是母亲的忌日,屈指算来母亲离开我们已整整12年了。常常想写些纪念母亲的东西,终未如愿,今日临近母亲忌日,她老人家生前音容笑貌又一幕幕浮现眼前,尤其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乡,参军入伍时母亲的嘱咐,时时响在耳畔,使我终生受益,它将成为我的传家之宝。

34年前的1979年冬季,高中毕业、考试落榜的我,同众多适龄青年一样,怀着对军队生活的憧憬,积极报名应征参军。临行前,母亲将在外应注意事项和洗衣服的顺序、要领和重点洗哪些部位,仔细交代以后,特别嘱咐我:“无论到哪,不要稀罕别人的东西,哪怕它再金贵”。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虽然已是一名乡镇干部,但是日子有时过的依然拮据;20年前建的一层平房,现在都能算作危房;一同参军、工作的战友、同事,有的提拔升官,有的进城也有了房子,甚至买了自己的车,我却依然如故,默默坚守在乡镇一线,挣着死工资,打理着自己的穷日子,每每想起母亲的嘱咐,面对现状仍心安理得。在部队四年间,一些战友利用乡党、熟人关系,收旧军装换新卖钱;我当军械员时,也管理着一些物资,但对它从无非分之想,顶多在连里老兵退伍时,送给几尺擦炮布(俗称白洋布)做口袋用,算是用公物送人情;退伍时带回两箱书、一床被子和二百元钱,是我的全部家当。后来经过招干考试,成了一名乡干部,工作中时时牢记母亲的嘱咐,不吃拿卡要,搞武装部工作十三年,送新兵几十人,从未收过别人钱财;也不因工作对象有钱有权而示弱,更不因其贫穷而欺侮,反而心向弱势,这也许成了自己不能进步的障碍。靠着自己微薄的工资生活,有时甚至遭到别人讥笑,奚落,但是,有母亲的嘱咐垫在心底,世俗的看法我全然不顾,这在当今这个时代很是另类,我行我素成了一种独有风格。

母亲是我处在人生低谷时离去的,那年她只有63岁。头天晚上突发脑溢血,第二天下午便过世,应验了她“能干活时就走,省得托累人”的谶语,践诺了她一辈子勤劳、争气、低调的做人准则,没让我们尽一天孝心,没给我们留一句话,只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愧疚,无限的思念,给我们留下了世代受益的精神食粮。

1999年8月,东岭乡副乡长选举未成功,一些以权代法者大做文章。身为乡组织干部的我,只因在半年考核时,向考核带队人讲了“副乡长很少下乡工作”的真话,选举失败后,自然被组织认定为另一队,加之我正好和书记同姓,在联合调查组查无结果的情况下,将与书记有所谓“亲戚”关系的十多名干部调离,我被调到丹凤县最北部的庾岭镇,从县南到北端,途中要倒车一次,其实,这是旧有的痼疾——发配。这一年,女儿10岁,读小学五年级,儿子6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家中还种有庄稼;离家200里之遥的我,自然不能常回家看老顾小,母亲虽不曾问什么,但从她的表情上看,显然是有想法的;媳妇在家要干农活,接送儿子上下学,自然就成为患高血压母亲的份外事,这无形中增加了她的精神负担。刚调去是冬天,在流域治理工地一呆就是33天,家中虽装有座机电话,却不在母亲屋子,我在工地又住群众屋,很少往家打电话,母亲的担心是必不可少的。那几年,月工资只有300余元,来回车费需50余元,除去伙食费,每月即使有时间多跑几来回,工资便全给班车加油了。

2001年8月31日(农历7月12日)下午,我请假从庾岭搭丹凤信用联社便车,经峦庄镇到丹凤匆匆赶回竹林关。第二天恰好是祖父生日,晚上,姑姑、姑父到母亲家为83岁祖父祝寿,母亲烧锅做饭时,突犯高血压,把她扶到床上躺下后,因颅压过高呕吐不止,挂上吊针也不减轻,直到翌日清晨,母亲不吐了,却出现了心衰并发症,虽未进医院,医生也进行了治疗抢救,终无法挽救母亲生命。也许母亲德高,去世时除远嫁的妹妹未能赶回,其他亲人都在场,众多的邻居也留下了眼泪,那一幕至今历历在目,成了我挥之不去的记忆,安葬母亲的钱也是两位挚友及时凑我的。

记得母亲说过,1961年坐我月子时,因细粮短缺,就用玉米面烙馍吃,咬坏了牙齿,后常常咬不动食物,我也暗下决心,好好孝敬母亲,有一天给母亲镶上好牙,谁承想还在我日子并不宽裕,尚不能考虑为母亲装牙,而且被诬陷之时,母亲突然离世,给我留下了终生遗憾,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痛,也许成为那些人的一种孽过。好在庾岭镇的村干部、群众都不把我当“问题人”看待,还同情我从南到北路远,处处倍加关怀,镇上一般同事也能和睦相处,使我走出了人生低谷、乡镇工作最远的六个年头。

母亲,12年过去了,我的女儿已大学毕业,即将工作,儿子也上了大学;您二儿子早已成家有了女儿,您那未曾谋面的小孙女,将进入小学高年级;我的工资也涨至当年的数倍,随着社会进步,诸多条件好转,您虽无缘享受,但愿您在另一个世界能够知晓。母亲,无论何时,我们都将牢记您的嘱咐,并把它作为家训传承下去,那怕再穷、再苦也始终不渝;相信您若天上有知一定会欣慰的。

作者简介

邢渭林,竹林关人,1961年出生。生活、工作未离开过农村,对农村、农民颇有感情;有从军经历,现供职某镇政府,业余爱好写作,报道、文章刊发于《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商洛日报》《陕西文学界》《商山》等。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嘉年华时光授权转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