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从一个艺术作品能读懂作者,那么从王昌淦的画,我们只能认识到他的其中一面。我们向时光艺术的学员征集对王老师和画室的评价,得到的反馈离不开两个主题:王昌淦和时光艺术对他们的爱护和支持。王昌淦自嘲不是一个合格的潮汕人,因为他经常做亏本生意,不过用心去经营一个“家”,又岂能用一盘生意去定义呢。如果你想再深入了解一下王昌淦,我们建议可以先从时光艺术画室开始
王昌淦
艺术家,时光艺术画室负责人
1
家的味道
4年前,从广州美术学院硕士毕业的王昌淦在自己艺术生涯的发展地广州,创立了“时光艺术”画室,在实践理念的同时,也希望打造一个绘画艺术的驿站。
画室分为两个区域,一侧用的是明亮的白色灯,这样学员在画画的时候便有充足的光线,同时不会刺眼,保证了作品的质量;另一侧休憩区和开放厨房用的,则是让人觉得温暖的黄色灯,有一种放松自在的感觉。
有别于其他画室,时光艺术画室摆脱了冷冰冰的培训机构味道,每一个细节和设计都有着温度,有一种“家”的味道——可能是同学们亲手泡的一壶香茗,可以是精心准备的下午茶,或者是为学员们预留的一条钥匙。
“这里(画室)的门口有一个密码箱,有些热爱艺术的同学可能会早来,也可能是今天没课但是他想画画,就自己在密码箱那里拿钥匙进来画画了。他们可以很自由,在这个时间跟空间里完全不用把画室当成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当这里是家一样。”王昌淦说。
时光艺术画室的一角,是一个开放式厨房,其中墙上的架子摆放着形形色色的陶瓷杯。这些全都是王昌淦为学员亲手制作的水杯,因为相比起纸杯,每个人在家里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杯子。
“我就想着每次都来的同学我就给他们做一个杯子吧,每个杯子下面都有他们的名字,然后他们每次过来都可以用自己的杯子。”考虑到用料的安全性,王昌淦没有用鲜艳的颜色来粉饰杯子,反而凸显了这些手工艺品古朴纯真的一面。“每次做的时候就会想想他们有什么喜好,然后我就画一些什么东西上去。好像这个同学她喜欢猫我是知道的,我就给她画一只猫上去。”
在时光艺术画室学画的学员,涵盖了不同的领域、行业、年龄,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
“每个人都是零基础开始的,我也是零基础开始的。只要他愿意学习无论他什么时候来都可以,都不重要。”在时光艺术的教学理念中,交流是重要的一环,所以只要学员们愿意吸收,王昌淦便乐意倾囊相授。
2
严谨而幽默
时光艺术画室的墙上,挂着许多同学们完成的作品。细看这些画作,会发现每一幅的角落都有作者自己的签名。 “我可能在绘画上会严谨一点吧。”王昌淦说,“当你完成了你的画之后一定要签名,(因为)你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这就是你的作品,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张草稿。”所以学员们的画完成时也必须签名。
作为一个专业严谨的老师,那他的个人作品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王昌淦的作品。
小学到初中阶段,王昌淦一直画素描画水果。初中三年级,他一个人从家乡潮州来到广州美术学院附中读书,进一步走进艺术的殿堂。之后,王昌淦顺利考进了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大一时便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当时的他喜欢不按要求乱画,作品以线描居多。这种风格和意识,直到现在还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他喜欢“跑偏”,因为他认为,跑题有时候是个很有智慧的事。
本科毕业两年后王昌淦考上美院的研究生。这个时期,王昌淦的导师宋光智教授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让他跳出了早期更多关于自己内心情感创作的局限,把作品表达的诉求与社会联系在了一起。
如今,王昌淦喜欢用社会问题作为题材,因为当他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便会看到它们有复杂的一面,既然道不明说不清,不如尝试用一些黑色幽默来表现出来,换个角度看待或许会挺有趣。
王昌淦在作品中展现的幽默感,也被他投射到了生活和教学当中。例如在时光艺术画室,就有一个名字叫“先来画室看看情况再说”的体验课程。
很多同学也好奇地问过这个体验课是什么,王昌淦说这是他希望和学员们有更多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我觉得大家可以先过来看下,我了解你想要什么,你了解我能给你什么,然后我们再继续走下一步。”王昌淦对此的形容是“相处的感觉”。
2014年以来,王昌淦严谨而幽默的作品出现在“全国美术作品国际巡回展览”、“广东省版画展”等不同展览,他自己也拿过“广东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铜奖”、“第七届广东版画展铜奖”和“Artand年度评选版画类艺术家金奖”等各个奖项。
3
时光的艺术
“经常有一些新来的同学会问我,我们的课需要上多久。我说五个小时,他们就说‘这么久啊,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喔’。因为他们很多都是没有接触过,还没有开始静下来。等他们真的是可以静下来画一幅画的时候,那就会觉得时间根本不够的。而时光艺术画室就是给你提供这样一个时间跟环境的空间。
在王昌淦的理念影响下,时光艺术画室的学员们也一点点地发生改变。学员Tracy,通过两年多的学习绘画过程,她学会了如何让自己平静下来,越画越慢,越画越“丑”。王昌淦笑着说:“现在(Tracy)整个人看起来更深邃平静了。”
另一位同样学画两年的学员贝贝也坦言,来到时光艺术画室让她“心路历程翻天覆地”,在王昌淦的陪伴和鼓励下,从绘画当中重新认识自己,与久违的心碰撞出新火花。
王昌淦说,画画对于时光艺术画室的同学,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大部分学员在外时都会自己带笔带本子,看啥画啥。
4
“不美”的画,美的人
明年二月初,王昌淦打算为时光艺术画室的同学们开一个群展,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走进艺术,走近自己。
“我们的画都‘不美’,但我们很真。”王昌淦解释说,“(绘画)没有美与丑,只有真与假。我们理解的为什么会画得很丑,就是根本没有表达出,或者是没有真诚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王老师是一个真诚的对外传播美和爱的人,他不是一个生意经营者。也就是这个原因,他自带发光体,可以吸引大量的追随者。”或许学员晓丹的评价,是对王昌淦和时光艺术画室另一种到位的解说。
对于画室未来的发展,王昌淦没有太多想法,他只是想和学员们一起进步,一起画出更多的作品。
坚持画画,坚持教学,王昌淦刚柔并济。他笑着说,画画和教学这么多年,令他在很多方面都不会了——有时候坚持比放弃容易,因为坚持就是要专注在自己懂的事情上,而放弃则往往意味着重新开始。
最后学员LV跟我们说:“若问我为什么选择时光艺术学习绘画,因为追随王老师简单、纯粹、内涵的画风;追随艺术的随性、自由、奔放;我肯定,选择对了时光艺术画室、王昌淦老师。”
为何#同事同时#
王昌淦老师是一个很容易沟通、相处非常舒服的人,这是我们当初对他进行采访后的感觉。当我们完成了初稿,王老师又非常认真地审阅,而且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素材和想法。我们不禁感叹,生活上的随和与对待作品的认真,果然是王老师最典型的两个性格特点。正是他的亲身参与,令这一期的人物故事更“有血有肉”。几位同事看过王老师的文章后都说,很想去时光艺术画室看看——这次不是为工作,而是去学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