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理想中的语文课
(一)分析自己的教学现状
1.备课。
首先,浏览整本教材,关注单元页,清楚每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初步了解每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其次,翻阅整本教材,整体感知。接着,根据教学进度,进行较详细的备课,比如要教学第一课,那么我会通读整个单元的内容,留意课后习题,尝试理解前后内容之间的关联。然后,再参考教参。最后,根据学情和我所理解的教学目标修改课件(课件是学校统一提供的)。
我的思考:作为一个刚入行几年的年轻教师,我在备课时能有意识的关注整体,这是一个小进步。但有时会因为把握不准学情以及自身文本解读能力的欠缺,造成教学重难点的偏颇,再加上有统一课件使用(即使有修改),还是产生了思维的惰性。我认为自己在备课中,存在三个严重的问题,一是浮躁,难以静心细读文本,所以无法触摸到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形象、情感;二是依赖,依赖教参,依赖他人的见解,缺乏自己的体验和思考。三是专业知识储备量不足,导致了眼界的狭隘。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新课标中指出,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倘若我时常让自己处于舒适区,没有“更进步一步”的意识,那么我一定培养不出爱思考、能探索的学生。这将是一件极可怕的事情。
2.上课。
在课上,我注重三点:第一是让学生全员全程参与,主要是以集体训练为主,组织学生一起读,一起思考,一起写练习,个别展示比较少。第二是精讲多练,读写结合,读练结合,进行板块式教学。一般情况下,板块一、三是读,板块二、四是写(写省里发的同步练习册)。第三是学教评一致性,聚焦学习目标,开展读写活动,评价及时。评价分为教师的口头评价和学生同步练习册的书面评价。
我的思考:全员全程参与,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确保基础知识能人人达标。但课上优秀生的展示机会比较少,开展思维深度训练的活动也不够。在基础达标后,如何提升,是我现在思考的问题。精讲多练,一堂课中学生的语言实践不少于28分钟。这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必须要摒弃碎言碎语以及无意义的问答,要保证设计的主问题和归纳的要点一定是精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让教学效果看得见,同步练习册是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的载体,如何提高学生的答题的质量,也是我一直探索的问题。学生学习效果的证据,不应局限于同步练习册,也可以是读书、发言的质量、表情等。听说读写都是语文学习的要点,我应该收集更多的证据,尝试多角度评价学生。
3.教研情况。
我校是乡村小学,一个年级一个班。同年级之间没有可交流的教师。我们的常规教研是,落实人人上公开课。教师自行备课,根据教研安排表上公开课,其他教师采用课堂观察表听课。课后一起研讨,在研讨中,授课教师先反思,接着其他教师结合自己所负责观察的部分评课。在研讨结束后,授课教师根据研讨的结果对教学设计进行二次修改。
我的思考:教案进行二次修改后,没有班级进行第二次的实践,这是我们教研的弊端。磨人磨课,如能有机会多次实践,那么可以让教研更有效,教师也会更有收获。
4.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现状。
我班大部分学生的听课专注度较高,但有个别学生存在假性学习的情况。长期以来,以抓基础训练为主,学生的思维比较固化。
我的思考:学生思维固化的问题,我也有责任。我接手这个班一年半,在这段时间里,我发动学生多阅读,也制订了相关的阅读奖励,可还是停留在量的积累。我一直想以量带动质,鼓励学生海量阅读,然后每学期同读一本书,进行主题式讨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但每一次的读书活动效果总不太如人意。再加上主题式学习只是阶段性,要想真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是要落实在家常课中,如果能保证基础的同时,又能开展一点相关的活动,相信会有所变化。
二、我理想中的语文教师:思考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什么
1.文化素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广泛阅读,博学多才,通过学习形成健康的审美。
2.专业素养。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具备本学科的专业技能,拥有过硬的基本功,听说读写,语言表达,文本解读等。
3.挚爱素养。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以挚爱为内驱力,丰富自身的教育理想。
4.人格素养。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5.创新素养。能与时俱进,保持求知欲,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6.反思素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一个教师的二次生长点,唯有反思,方能有真进步。
三、对本课程的期待
我希望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能改变自己浮躁的心态,能静下心来阅读,能理解、运用大概念的相关知识完成六上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
四、对自己专业发展之路的规划
专业阅读:立足自己的学科教学,研读新课标,努力读懂;一年阅读12本专业书籍,其中选择至少一本深入啃读,如今年啃读《大概念教学》;另外,广泛涉猎各类学术书籍,一年阅读10本。每天阅读一篇教学设计或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一年阅读15篇学术论文。
专业技能:苦练基本功,提高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能力(一年重点练一项);加强朗读训练(考虑报班学习);训练自己的专业写作能力,坚持日更,坚持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每学期写一篇教育案例和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学期写两篇教学反思,以王荣生博士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提到的反思路径一:以成功案例为参照点,反思路径二:以理论知识为支架,这两个路径写有效反思。
专业交往: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找尺码相同的新伙伴,丰富自己的交际圈。
五、其它思考
课堂观察从哪些方面观察最佳?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