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书看的少,育儿书籍就更是屈指可数。在听完樊登老师讲《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后,有种幡然醒悟的感觉,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从没在育儿上做过任何学习和努力。老师说这是他人生中读到的最幸运的一本书,值得我们读20遍以上,我想现在开始学习还不晚。
这本书的中文书名有点标题党,和其中讲的内容不太有强相关,书中并没有教我们该怎么和孩子玩游戏,如何扮演孩子的玩具,但我还是被这名字触到了。我知道孩子需要的是我,他并不需要智力玩具和电视节目,他需要的只是我,哪怕我们之间只是简单的把球扔过来扔过去,他都可以玩的非常高兴,不想停下来,想要一直玩下去,而我却总是扔几下就表现出没有耐心。
以下是发生在我身上的几个场景。
1. 每天晚上我基本都要喊, “我数一二三,快点收玩具,再不收玩具我就拿去送给别人了。”
2. “我不想管了,叫了也不听,随他去闹腾吧。”
3. 孩子摔了,说 “自己爬起来,别哭,勇敢一点,不疼不疼。”
4. “你要是帮妈妈倒一个星期垃圾,妈妈就给你买你最爱的托马斯。”
5. “啊……谁让你把牛奶给我倒地板上的,今晚不许看电视。”
6. “你非得让我揍你才肯听话是吧,衣架来了。”
7.“ 哎哟,你怎么2-1都不懂呀,别的小朋友100以内都会加减了,而你这么简单的都还不会,啊……你是不是想气死我啊?”
这些都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身上的,不知你有没有躺枪?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书里告诉我们,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管教孩子常见的场景,其实应该算是误区吧。
第一种叫做控制型父母。
命令和威胁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现,这样不会让孩子有责任感,孩子长大后会更容易放纵自己。
第二种叫做放任型父母。
这样的孩子学不会应有的社会规则,长大后缺乏约束和规矩,没有群体归属感,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帮派,网络成瘾。
第三种是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这样对孩子,孩子并不知道如何面对痛苦,更不会关怀别人的痛苦。
想想看,如果你摔了一跤,你老公跑来说:“不疼吧,快起来。” 你会是什么感受,是不是忍着脚痛也想一脚把他踹飞。
第四种是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这种行为叫贿赂,被贿赂教育长大的孩子并不喜欢遵守规则或者好好表现这件事本身,他只是为了得到外部奖励。他并没有学会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体会到做这件事本身的乐趣和意义。
第五种是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孩子贪玩不小心把牛奶倒得满地都是,但是这和看电视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这就叫作消极后果,这样孩子会感到家长负面的情绪,并学会用暴力沟通的方法对待他人。这件事的直接后果应该是孩子没有牛奶喝了,而且应该帮忙把地板擦干净。
第六种体罚。
我最常用的就是打屁股了,要嘛就是衣架威胁。而实际上使用暴力是父母无能的表现。惩罚性的威胁可能暂时凑效,但孩子从中学到的唯一道理就是害怕家长发火或者害怕妈妈不要自己而不得不服从。他迟早还会再犯错的。因为骗人被打的孩子,只会撒更好的谎。最重要的是,孩子从你这里学会了暴力是管用的。
第七种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忽略孩子的性格特征。
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一样聪明乖巧懂事,可是他真的就是记不住呀,我是发现我们家孩子记忆力真是不行,可是他有创造力呀,为何不扬长避短呢。
列举了这么多的误区,似乎怎么做都不对,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书中告诉我们应该学会用情感引导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所谓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其实孩子哭闹,吵嚷,冷暴力对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小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会。情感引导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的教会他这种情绪叫做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表达顺畅,所以减少发脾气的现象,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加深感情,让孩子学会忍耐,学会面对逆境,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情感。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第一 播下种子
提前清晰准确的告诉孩子你的要求是什么, 比如:现在妈妈要带你出去滑滑梯荡秋千,我们说好只能玩半小时的噢,等下妈妈还要去买菜。出发前说一次,路上说一次,开始玩的时候还可以再问一次,还记得刚才妈妈说过的话吗?…… 好的,你去玩吧。
第二 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观察的目的还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比如:出去外面吃饭时,我们常常怪孩子不听话,跑来跑去,可你想想他听不懂你们大人的聊天,他能不去做一些事情来引起你的关注吗?所以我们在出去之前可以带一些玩具和书籍陪伴他,当然孩子的注意力不可能太久,我们也尽可能的快点吃完饭回家。
第三 聆听
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聆听,让自己的视线和孩子齐平,进行充分的眼神交流。
第四 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拼的积木不小心被其他小朋友碰倒了,他很生气想打小朋友,这时候我们应该过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吗?” 或是 “我能感受到你很难过,可以说说吗?”……
准确的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会觉得被理解和尊重,反而会情绪平复比较快。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发泄在别的人身上。
第五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学会怎么做。
比如:小朋友来家里玩,他想要儿子手上的玩具,可这也是儿子的心肝宝贝,他不想让。这时不能是简单粗暴的跟孩子说,“快,把玩具让给弟弟,你是主人。” 如果你强行让他分享,这样弟弟高兴了,可是哥哥不高兴了呀。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妈妈说:“你看现在你们两个人都不高兴是吧,那你们两个能不能比赛一下,看谁更快想出办法,让两个人都高兴呢。”
你知道孩子最喜欢比赛了,也许这时候哥哥会说“ 好,我先借你五分钟,那你等下要记得还给我哦” ,弟弟说“ 好的,那你可以先玩我带来的这个玩具“
而这时我们告诉孩子说,“孩子你做的太好了,你刚才的这个做法就叫做分享。” 这时候孩子才学会了什么叫分享,也更乐于去实现分享,因为他知道了意义。简单的告诉孩子你真棒,对孩子是没有帮助的。
以上。
我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理论和实际也总是存在很大的距离,但我们也还是应该在育儿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是吗?育儿其实就是育己,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怎么能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事事听话?不要让我们的情绪左右了和孩子的沟通,真正无条件的爱,意味着你不会忽略父母这份最重要的工作,愿意为之学习和改变。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而是任何时候都愿意理解,倾听,帮助孩子成长。无论他一岁,三岁,十岁还是二十岁。
孩子表现出无理,没有礼貌,我总想撇开关系,有时还想躲一边去,这不是我教他的啊?
可是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错了能不怪在原件身上吗?
共勉。
以上只是书中前两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后续章节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特征,对情感引导进行具体的展开,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买书来看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