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想要去养老院,作为子女应该支持还是反对。
和父亲通了电话。他觉得,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去很好的照顾父母,只要我们能生活好,不拖累我们,养老院条件又不差,还是可以去的。
其实,绝大多数父母的生活逻辑,哪怕是面对生老病死这些最残忍的问题时,也一定是以不影响子女为前提的,哪怕放弃自己的利益,哪怕拼上一切,也要给我们更好的生活。
父母可能是全天下最懂事的孩子,他们总是千方百计的想知道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得像个害怕犯错的孩子一样,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影响了我们。
我妈有个特厉害的能力,她会在不同的时间点,通过我手机QQ是WIFI还是4G在线的状态,来判断我在干什么。比如说,从下午一直到7点多,手机始终WIFI在线,她就知道我又加班了;有时,7、8点手机4G在线,就知道我下班去吃饭或者健身了;等到手机突然又变成WIFI,就知道我平安回家了。我一开始很好奇,我妈为什么总是猜的那么准,然后她像个孩子一样,特得意和骄傲的告诉我以上那些。
小时候,我们总会特别讨厌父母管着,恨不得自己所有的事情都不让他们知道,恨不得跑到他们永远都追不到的远方,直到我们长大了,才明白,父母子女一场,便是目送彼此的身影渐行渐远,,踏上回不去的远方。
我静静的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仿佛就能看见父母在家的样子。
刚吃过晚饭,老两口坐在沙发上,妈妈拿出IPAD,一遍遍的打开QQ又关上,看我QQ状态有没有改变,爸爸在一旁时而新闻联播,时而看IPAD;妈妈可能会不时的问一句,“你说这是还在加班呢?”爸爸或许没好气回一句“那不是一直WIFI在线嘛!就是加班。”妈妈委屈的回到“那不是这么晚了怕还没吃饭。”直到觉得我回到家了,才发个消息,然后欢天喜地的挤在摄像头里,说几句话。
我不敢去想父母一遍遍打开关上QQ时的神情,我不敢去想父母忍着许多话不说的心情,我不敢去想父母期盼我们回家却从不提起的感情。父母太懂事了,生怕影响我们的生活。他们总会提前考虑千百种情况,然后选择一种他们认为对子女最有益的方式。
突然想起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故事。
说是作者上高中时,班里有个同学沉迷网络,时常翻墙出去上网,有一天他照例翻墙准备出门,翻到一半突然拔腿就跑,狂奔而归。从此以后性情大变,不再去上网,而是认真学习。后来他考上名校,在同学追问下,他沉默良久才告诉大家:那天他父亲来学校给他送生活费,舍不得住旅馆,在校外的墙角硬生生的坐了一夜,他翻墙出去的时候,刚好看到。
父母不仅仅会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且会倾尽一切给我们最好的生活。是这样吧?
直到我们长大了才知道,成年人的生活,哪有容易二字。自己以前所有心安理得享受的东西,不过是父母千辛万苦省出来的;自己以前拼命想逃离的地方,只不过是现在最想回去的地方。
最后我想摘录一首,《人民的名义》中郑西坡朗诵的诗。
《母亲的专列》
这是您唯一的一次乘车
母亲您躺在车肚子里
像一根火柴一样安详
一生走在地上的母亲
一生背着岁月挪转的母亲
第一次乘车去旅行
第一次享受着软卧
平静的躺着像一根火柴
只不过
火柴的头黑,您的头白
这是您第一次远行
就像没出过门的粮食
往常,去磨坊变成面粉的时候
才能够登上您拉动的老平板专列
母亲
我和姐姐弟弟妹妹
陪着您远行
窗外风光一一闪过
母亲,您抬头看一看吧,
只像一根躺着的火柴
终点站到了
车外是高高的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