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即兴表达问一下你最近一次被q到即兴发言是什么时候?我问过不少人,有人说是开会,有人说是在电梯里遇到领导,有人说在婚礼上、家庭聚会上说谁你学历最高,来,跟大家说两句有没有?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需要即兴表达的时候,比我们想的多得多。就比如说刚才我们提到在会上,你去参加一个会议,本来是不需要你发言的,你还特意说到了后排角落坐着。突然之间一个领导点名说说你的看法,现场的领导、同事齐刷刷地看着你,等你发言,这个时候你怎么办?
大脑一片空白,对不对?可是大家在等,你就只能硬着头皮来。结果整个发言的过程要么就是语无伦次,要么就是支支吾吾,然后再草草结束。而整个后半场会议你完全听不进去别人在说什么,只剩下对自己的扼腕叹息。你说我刚才应该这样说的,我其实是想到的,但是为什么没有说出来?但是在这种时刻,你也能看到有些人被q到了侃侃而谈,条理清晰、对答如流,将这个本会让人头大的灾难时刻一下子变成了高光时刻,是不是很羡慕?觉得他很厉害对吧,毫无准备。
他怎么能说得这么好?我告诉你,这背后都是有方法的,只要方法得当,我们都可以成为从容应对即兴表达时刻的那个人。
分享方法之前,我想先破除你的一个误解,即兴表达从来都不是真的即兴。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说即兴表达就是毫无准备的发言,他最考验一个人的临场发挥能力,是一个人他在关键时刻会凭空讲出得体的话,怎么可能?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啊我一直在讲这个概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语言是思维的具体化,表达的背后是思维,你讲的话本质都是你思维的体现。
即兴表达就是你要快速地把过往认知做一次临场的整理。所以我说所有的即兴都是准备过的,只是这个准备它不是针对现场发生的一切,你去提前精心准备,这个准备是你过往的积累。对。我是一个非常相信长期主义的人,我认为所有当下的我们的一切都是过往的积累,每一步路都走的算数。我们看到的那些厉害的即兴表达,即兴都是表象,而本质是所有的即兴都是准备过的,怎么准备?就一个字,积累。职场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是专业,对不对无论是小白还是大佬,其实是一样的。
职场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是是专业无论你是小白还是大佬,其实都一样,你可以也应该要对自己的专业储备有一些积累。可是即使是现在很多职场老人根本也没有这个意识。大家就觉得说我就是工作,来了问题就解决。但其实你应该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就是你要成为你所在领域的专业人才。我最近在看一本书,要跨越不可能,它作者是全球心流体验专家、巅峰表现专家史蒂夫分科特勒,他在研究了各行各业的高手以后发现,跨越不可能的背后是一套公式的。
普通人就按照这个公式去做也能有巅峰表现,在短时间成为高手,获得超预期的成就。他在里面就是说他说你想要在专业上往前跨一步,那么你就要建立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说你的这个专业领域其实至少有3本书是非常经典的,你要去读你必须需去读完你还要再建立一些习惯,比如说你每一个星期都会去听一些专业领域的人的课之类,这些都是你的积累、你的输入、你的准备。理解吗大家可以想一想说,我在我的专业当中离顶尖的专业人才还差多远?
所以我就要在这里不断地给大家打破这个偏见,不要以为我的即兴表达是靠我的纯粹的现挂即兴能力。我们给即兴表达一个重新的定义,它是你前半辈子的一次又一次展示,你的积累和输入是前提,是即兴表达的到。坦白讲,如果没有积累,我们真的不要期望自己能做好一次即兴表达我们要认清这个现实,即兴表达不发生在当下,即兴表达的80%发生在过往。一个专业的人士不会畏惧任何一次临时的挑战,肚子里有东西就不慌,你已经在面对即兴表达时成功了80%了。
接下来就有人会问了,我其实肚子里是有东西的,但是有的时候我说的也没有那么的溜。所以我们要去聊一聊,说我实现另外的20%,去完成一次完美的即兴表达。要做什么?我们通过一些方法论帮助你锦上添花,完成的另外的20%,好不好?我们分场景的数,这其实进入到了数的部分,我分了两个不同的场景来给你不同的方法论。
一种叫被动即兴,一种叫主动即兴。什么叫被动即兴?顾名思义,就是你被迫营业的时候,面试的时候被问到一个毫无准备的问题,或者是跟老板一起等电梯坐电梯,他突然问你说这件事儿你怎么看?
或者跟着老板去参加对外谈判,对方客户突然听到你让你发表想法。麦肯锡有一个经典理论叫30秒电梯理论,这个理论其实就来源于一次惨痛的教训。说麦肯锡公司曾经为一家非常重要的大客户做咨询,咨询结束之后,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在电梯里遇见了对方董事长,对方就问他说你能说下现在的情况吗?结果项目负责人没有说清楚,因此失去去了大客户。后来麦肯锡公司就要求每个业务员都要具备30秒跟客户讲清方案的能力。被动急性就是类似的,出乎你预料的、没有预期的,但是又没有选择余地,必须做出回答的情况都是被动急性。这种时刻往往就最如临大敌了。比如说你忽然遇到老板,我们公司很多新人都很怕我,我也能感觉到。因为有的时候他们会特意的避开跟我直接对接,有的人在路上看到我要去洗手间,他们会突然之间拐弯,就能感觉到。但是我但是我其实特别能理解他们,为什么?因为我刚进职场那2年,我也很怕老板我非常常怕在老板面前说错话、做错事儿,我甚至怕到当时得过神经性肠炎,我一听到老板叫我的名字,我就开始肚子疼。
但是1年后这种情况也仅仅维持了1年,一年后变成老板的根屁虫。再后来我就成了他最信得过的合伙人之一。因为我从躲着老板变成了跟老板正面刚。发生了什么变化?正面刚为什么要正面刚?其实就是我开始敢于去解决问题了。我当时想通了一件什么事儿?我觉得是老板他就像我们打游戏里面的那个boss,你只要正面打过几次之后,哪怕你送人头了,你一定能摸清楚有哪些招式他一定会用,你就会知道下一次你要带着什么装备,练什么招数去应对它了。
我来给你拆解一下,老板最让人害怕的招式基本就两类,一种就是问你打算怎么做,一种就质疑你说你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这样的?这两招一出,很多人基本就短路了,写槽就空了,哪怕他原来是有想法的,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应对去招式。比如说他问你怎么做这一类问题,我教大家一个表达方法,叫做p r e p公式。观点加理由加案例加观点。就如果你脑袋里面其实本来是有想法,但是一紧张就一团乱,那么有一个公式反复练习会帮助你把乱成一团的思路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比如我觉得可以用a方案,因为现在时间感a方案的可能性更强,客户接受度更高,而且我看同行用a方案做业绩也有提升,所以我觉得要用a方案看。观点、理由、案例观点。借助这个公式,你就相当于可以快速地把你原来的一团乱麻的想法给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给填上去。当你说出来的时候,逻辑就显得非常的顺滑。这里要记住,千万不要兜圈子,所以我就一上来就要先摆观点,你敢把观点摆在最前面,就说明你足够有把握,这是对于一类问题。
还有一类问题,老板经常会问为什么你这么做?为什么你不那么做?看上去是在质疑,对吧?老板这个时候心里是急的,他越急你越要稳,那怎么体现你的稳?你去观察一下职场上那些气场很稳的沟通高手,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四字口头禅,类似这种叫做嗯是这样的,比如说领导问你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环节?很多小白的答案就是因为我特别希望通过这个环节拉近距离。听着就很像你没想清楚,对不对?哪怕你想清楚了,但如果你回答是这样的,我们想通过这个环节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就加了4个字,但是它能表现出你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老板就安心一点。
但这可不是简单的话术,因为说这四个字的过程当中,你还挤出了一个思考缝隙和缓冲时间,你让自己定个神,这个是战术。好,上面我就讲了一个公式叫pr e p表达公式。你会发现它其实特别适用于需要被动即兴的时刻,它特别也适合你临时被q到去发表观点的场景。因为在发表观点的时候,我们是要讲实实在在的东西,体现你专业的内容。观点加理由、加案例加观点的结构,就能帮助你逻辑清晰,以理服人。这个理不仅是道理,也是条理,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讲时记住了。
被动表达还有一个很典型的场景,就是让你发表感言,不是发表观点,是发表感言。比如说酒桌上、饭桌上,领导让你谈谈感受或者是领奖发表一些感谢词等等,这种场景下不一样的就来了,都是即兴。但是这种场景下重要的就不是观点了,而是情绪。你要讲感受,因为这些场合都是有情绪流动的场合,所以你就不能用刚才的p r e p,太理性了。你上来说我的观点是什么对吧,破坏现场氛围。这个时候我给大家另外一个很好用的原则,叫做现场取材。
就是你所有的发言材料一定要来自现场,现场取材不但是便于你的快速构思,而且更有触点,把现场的听众自然地带入到你的讲话当中。几个现场取材非常好用的触点,分别是人、细节、情绪、收获。我们来逐一看,我先给大家举个例子。拆一个例子,罗翔老师他在获得哔哩哔哩2020年度最佳人气博主时的获奖感言是不是很精彩?这次发言火爆全场,很多网友对他评价出6个字,建议全文背诵。
“这个奖项非常的沉重,我感觉我有一点搬不动,可能得千千万万的人才能把它举起来。我不过用我的视频拨动了大家的心弦,大家被自己心中的正义感所感动,将不配有的荣光投射给我草船借箭所得,真的是不配的。这一切都让我感动,也感恩,让我在大家身上看到了中国法治的希望,也让我能够感到法治所倡导的公平和正义依然是人们心中最深的渴望。这个世界并不美好,所以美好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人生有很多的哭泣,所以笑看人生才是值得去努力。这个冬天非常的寒冷,所以愿我们b站的小伙伴都能够抱团取暖,来温暖自己,也温暖我们身边的人”
如果你细细揣摩就会发现,虽然是感言,但是罗翔老师他一句泛泛的表达和感谢都没有,他在说什么?他在说这个奖不是我的,是你们的正义感,也是你们自己内心的。我只是那个波动的人就瞬间就把现场的人都带到了领奖台上。公平和正义是人心中最深的渴望,情绪拉满。最后表达收获,因为你们我更相信温暖全部都是围绕着现场的人,细节、情绪、收获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再加上罗翔本身半辈子的积累,这次感言他就真的拨动了人们的心弦了。
大家可以去细细地猜一下,它完全符合了人细节、情绪和生活。我再举个例子,朗诵者斩获了25届电影文艺星光奖的时候,董卿她是制作人,她去领奖时发表了一段感言。我做了朗读者之后,很多作家遇见我会说,董卿,谢谢你,你在电视屏幕上为文学留出了一片天地。但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在准备这个节目的过程当中,我无数次在心底说,谢谢你们所有用命在写字的人。这些文字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光,而如何让这道光照亮在更多人的头顶,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今天站在台上的所有的获奖者,我都熟悉,我都了解,做文化节目没有背着人掉过眼泪的。但是歌德曾经说过,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我想这也是我们的一份幸运,与大家共勉。谢谢星光奖,谢谢大家,你听到了吗?整个的演讲全是围绕着现场的人,他有一个细节,背着人掉眼泪,这个细节直戳人心,道出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同时也表达了对所有文化传承点的敬意,句句走心、生生动人。你去拆他怎么样,写了人怎么样,写了细节怎么样,写了情绪怎么样,写了收获,都不是泛泛地说我很感谢大家都没有,但是比那些空泛的感谢更激人心。
另外我还特别推荐大家去搜一下屠呦呦和莫言老师两位的获奖感言。他们都是获得了诺贝尔奖,一个是生理学或医学奖,一个是文学奖,太长了我没有放到课里,但是我强烈建议你去看一遍非常动人。我看涂磊老师的获奖感言就是鼻子酸。我看到莫言老师的时候是全程流泪,所以我只是看哦我看文字我都没有听,他已经这般动人了。所以大家要去多看多看好的东西,大家的品味被革掉,就会随着你看到越多好的东西而越来越提升。我们去看到真正精彩的发言,我们就不会满足于我曾经的那个我非常激动,感谢大家谢谢大家了。
好,发表感言的精髓就在于感,我们要去感受那几位老师什么叫做真正的情感流动,我们要去感觉他感觉自己的内心,感觉到自己的情感,再用我给你的素材格式把它说出来,它绝对不是只是套路感同身受有感而发,你才能说出好的语言。我自己印象也很深。我之前做策划编辑的时候,十几年前了去一个企业采访,有几个月时间我们都泡在那个企业里。结束的时候就庆功宴,对方市场总监在饭桌上突然被老板q到,他说你主导了这次合作,你说两句。
但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职场上的即兴表达。他说什么呢他说之前我就听说这个策划团队很专业,但是当我见到崔雪团队的时候还是有点疑惑,他们看上去太年轻了,能行吗?注意细节,这就是现场把我们现场的人给抓了进来,突然之间我们都放下筷子了,因为他发表感言q到了我们。他接着说,他说但是在合作中的每一天都让我放下了这个疑惑,收获了信心。他们团队的编辑永远都比其他工作人员到现场早,提前做好了采访准备,他们永远比我们走得晚,因为要马上整理现场素材,为第二天采访做准备。
看到了没有细节,如果他只是说他们非常敬业,我非常佩服他们,没有人有感觉的,对吧?这就是我们前一节课讲的生动表达,他用细节、用现象把我们为什么专业给讲明白了。他最后说说他如果很敬佩这样的团队匠人精神、精益求精,如果我们还要合作,下一本书一定还会选他们。情绪收获都在了。我印象非常深,对他这一段表达不只是因为他肯定了我们啊因为肯定我们的合作方很多,但是我记住了他的感言,因为在这个感言里面有细节、有事实、
有情绪、印象深刻。好,本节课我们就了解了即兴表达的本质,就是所有的即兴表达都是有准备过的。当你现在还在慌张说我好怕被老板q到,没关系,去准备它。当你信心十足已经全部准备完了之后,你会发现你没有以前那么忐忑了。这个时候再用上我刚才给你们的几个表达功,不是反复要练习,要去拆解我刚才给大家拆解的案例,你会发现再一次踏进那个会议室胸有成竹,你变成了一个不一样的你这种感觉太好了。好,下一节课我们会去学习另外一个典型的场景,叫做主动即兴。
这个时候我其实想发言的,我想让别人注意到我,但是怎么做才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