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小暑
配图丨网络
如果你是翅膀上没有了羽毛的鸟,你保护不了自己,也不会飞。
她以为,爱,是懂事
她第一次知道“懂事”这个词,是在她父母想离婚的时候。
她爸爸对她说:“你长大了,该懂事儿了。”那一年,她十三岁。她的爸爸并没有教她懂事到底应该怎样做,凭着她自己的猜测,觉得懂事大概就是别闹别哭吧。
于是她笑笑地说“好”。在那段鸡飞狗跳的日子里,她一滴眼泪都没在父母面前掉下来。
甚至,在她外婆试图安慰她的时候,她会反过来劝导她的外婆,她说:“没事儿,他们离婚的好处比坏处多得多。”
没人知道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是怎么做到的。但她的确让周遭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怕她哭,怕她闹,怕她赌气不肯好好吃饭的场景统统都没有发生。
后来的后来,有人对她那段经历的评价是“你已经足够懂事了”。那个时候她的爸爸已经再婚,新阿姨她很喜欢,还多了一个弟弟。
而她妈妈,似乎也很享受单身的生活,把时间精力都投入在工作中再也不必受到家庭不和睦的影响。可她说:“懂事就是,虽然我没做错任何事,但我的家没了,而我,到最后都没能告诉他们我有多么舍不得。”
在她往后的年岁里,她再没对任何人说过一句挽留的话,很多人觉得她豁达,可她总会在喝得酩酊大醉后,小声地说“想家”。
他以为,爱,是顺从
他从小就听话,只要妈妈一皱眉,他就知道自己做错了。
直到他上了大学,喜欢上打游戏,不是沉迷,而是热爱。他梦想当一个电竞选手,通过当代练赚足了生活费是他觉得最骄傲的事情。
后来这件事被他妈妈知道了,对他妈妈而言,好像是看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随后,跟电脑一起被没收的,还有他的身份证。
他见不得妈妈生气,习惯性地妥协来得看似轻而易举,他说“我就玩最后一次,然后我就再也不玩了。”那一次,他玩了两天两夜,然后在一个头昏脑涨的清晨,卸载了电脑里的所有游戏。
后来,在大学毕业三周年聚会的酒桌上,有人打趣他当初怎么这样听话,那个时候他已经在他家人的安排下任职于一所国际学校,收入可观,吃喝不愁,他拿着酒杯转了转说:“那本来是我想做一辈子的事情,但是,只因为我妈发了一天的脾气我就怂了,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配不上我的梦想了。”
他把酒一饮而尽,酒杯落桌,他的眼睛里没有遗憾,可是也没有了光。
彼时,大家都喝得有些醉了,他亦是。他看着周围这些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又低头看看自己,恍然间听到心底一声轻不可闻地叹息。
他和她以为的爱,都错了
他和她,初中同班,高中同校,从传递过无数次的小纸条,到上了大学后变成穿梭在两个城市间的火车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一直爱下去。
大学毕业,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纪,反对的声音却突如其来。
男生母亲反对的理由直接又不容质疑,因为女孩单亲。男生想尽了理由去让他母亲接受,而得到的回应都是,“你不懂,我是你妈妈,我不可能害你。”
这段感情,是由女生提出结束的。她决定结束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妈妈的态度,而是因为那个男生对她说:“我妈妈还是不同意,怎么办?”
她盯着“怎么办”这三个字看了很久,然后深深地叹出一口气。
“你不要为难了,我们分手。”
情理之外,却又在预料之中地,男生没有反对。
他说:“对不起。”
她说:“不必。”
他突然就想起了几年前的清晨被他卸载掉的那些游戏,他想起他妈妈如释重负的表情,他想起他用妥协所换来的母亲的认可。原来从那一天开始,他就再也没有勇气去说一句“我想要”和“我不要”了。
如果,他在想如果,如果当初他知道有一天他还要因为同样的理由放弃爱情,那他当年是否会拼一次。他没有想出答案,他埋下头哭了,他终于意识到,原来他在那一年所放弃的,不仅仅是梦想,还有人生。
而她突然想起了当年她看着她爸爸的眼睛,听着那句“你长大了,该懂事儿了”的那一刻,她想起当她看着她父母的离婚协议书时,没能说出口的那句“我不想你们分开”。
她想起当她姥姥安慰她时,没能说出口的那句“我很难过”。她想起当她看着爸爸拿着行李离开家时,她没能说出口的那句“我舍不得”。
她突然很想问一问她爸爸,她想流着眼泪问问他,她想问“如果当初,我说不想让你走,你会留下来吗?”她突然就明白了,原来在那一年,她所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家。
她想着想着就笑了,笑得一如当年那个十三岁的小女孩。
他们后来会生活的如何,没有人知道。
可他想告诉所有人:如果你们,曾有过想要的,即使你的家人不理解,不支持,也请你们勇敢再勇敢些,坚持给他们看,努力给他们看,他们爱你,他们一定希望你快乐。
我没能守住的梦想和爱情,希望你们可以。
而她想告诉所有人:不要一味地懂事,你可以伤心了就大哭,难过了就大闹,你可以任性地去挽留所有你不想失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你说出来了,就能有继续去爱和被爱的资格。
我没能做成一个敢爱敢恨的姑娘,希望你们可以。
愿你们被生活善待,爱有所得。